56、可有良策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試過張翼德的水準後,王政便率領大軍在下邳城外十里紮下營盤,按兵不動,等待徐方來援的同時,他也曾仔細考慮過,透過進一步地分析敵我,最終還是總結五個字。
王政長身而起,喚徐方一同緩步走近壁前,沉聲說道:“劉備必逐之於外,所以這一戰,決計要勝,但咱們的敵人並不止他一個,要勝,卻也絕不可落個殺敵一千,自損八百的慘勝!”
“對方據城而守,已是得了地利,咱們趁其大戰之後,多有消耗之時突襲包圍,算是得了天時,兵法三要,如今咱們和劉備各得其一。”
聞言,徐方若有所思:“先賢孫臏曾言,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雖勝有殃。”
“將軍既不願慘勝,那麼地利給劉備便也罷了,人和卻絕不可再拱手!”
“不錯。”王政道:“大勝之下,如今下邳城內可謂三軍一心,士氣鼎盛,若不先攻其心,挫其勢,這戰便不能打!”
“所謂孤城不可守!”
王政指了地圖某處道:“故此,本將的計劃,便是擺明車馬,大張旗鼓,兵臨城下弄出準備攻城的樣子,目的便是要他們備戰,甚至堅守不住,即可!”
“然則,將軍欲攻何處?”
“嘿,昔日劉備的老祖宗不是讓項羽陷入四面楚歌嗎?”王政笑道:“如今正要一報還一報!”
“北面郯城已入我手,西面襄賁,諸城,想必也擋不住于禁那一路的兵鋒,如今取慮亦告陷落...”說著,王政戟指地圖,重重一點:“你可知吳勝去哪裡了?”
“下相?”徐方一怔:“若是此城再次陷落,下邳的確會成為一座孤城,只是...”
看了眼王政,徐方遲疑地道:“咱們如今的兵馬,做不到合攏圍死下邳,劉備若派哨騎,咱們擋不住,既如此,便難以奇襲,而下相一旦發生戰事,劉備亦必要去馳援。”
“好辦。”王政自信地道:“咱們兵馬不動,劉備便不敢動!”
“他若敢動,本將立刻便猛攻下邳!”
“咱們兵馬不動?”徐方一怔:“那吳勝如何去取下相?難道靠縱橫之術?”
他難以置信,這才多久沒見,難道那吳呆子便脫胎換骨,成了禰衡那般的雄辯之士?
“不然。”王政笑道:“咱們的兵馬不動,不代表吳勝便沒有人馬可用了啊。”
徐方愈發疑惑了。
凝視著王政好一會兒,徐方腦中靈光一閃,卻還有些不確定的問:“將軍是說袁軍的潰卒?”
王政頷首。
“潰卒四散而逃,咱們又不熟袁軍建制,如何招之?”徐方沉吟了會,問。
“說來正巧,本將來下邳前,正好遇亦故人,正是袁軍中一校尉。”王政笑道:“逃往揚州方向的袁軍雖是無奈,那些散在下邳周遭,乃至往北面逃竄的,此人卻可聚攏。”
徐方還有疑惑:“大敗之下,士氣崩潰,此時恐多厭戰,懼戰,更是聞劉備之名便要喪膽,尚堪一用?”
“失敗自然令人厭惡,懼怕,卻也同樣會讓人感到恥辱,生出仇恨!”王政正色道:“敗軍之將,亦可用之,若能令其知恥甚與厭戰,便可勇敢強過懼怕!”
“不要因一戰便徹底輕看袁術的軍隊,那些人也都是有血性的大漢男兒。”
見徐方還有疑慮,王政笑了笑道:“你部能及時趕到,很好,取慮可留了人?”
“為策萬全,末將留了一千守軍。”
“不夠。”王政搖了搖頭:“立刻傳信張昭,再調派人手前駐。”
“對了,取慮為我軍攻克的訊息,我料劉備很快便會知曉。你說他會做出何種反應?”
“袁軍那幾萬人終於不是擺設,恐怕也是有心無力!”
正說著,親兵入帳通傳:“報,哨騎提前來報,於少校率領六千人馬已至三十里外。”
聞言,王政一怔,下意識的第一個想法便是:我沒吩咐他來下邳啊,怎麼自作主張跑來了?
旋即便恍然大悟,這是擔心我孤軍不夠,主動來給我加人馬啊。
不過即便如此,若換成其他上位者,此時必有些矛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