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、寓言十九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王政仰頭看天:“便是本將誠心祈求,請黃天庇佑,這麼多人,又怎救的及呢?”
眾人默然無語,如潘璋、臧霸更是心有所悟,面露慚愧。
“將軍說的不錯。”
半晌,見無人開口說話,吳勝撓了撓頭,主動道:“是咱們考慮不周了。”
“請將軍放心,此次開戰,末將絕不敢有半分自傲之心,必會打起精神,小心謹慎。”
有人帶頭之下,眾人紛紛跟著表態:
“此戰,末將絕不輕敵大意!”
“如此最好。”王政暗自擦了擦汗,好不容易才想到個案例,真是累啊。
也怪自家穿越的早了點,什麼赤壁之戰,官渡之戰都還沒發生,否則以發生眼前的例子來說服眾人,倒是更直觀深刻。
當然,要是真到了官渡之戰之後,他便是有騎砍系統在,一個黃巾開局恐怕也只能想著佔山為王選個時機找個大腿了。
天時已失之下,爭龍的機會太過渺茫。
“那大家來討論下,若是咱們出發時,會遇見什麼情況?”王政又問。
見王政的視線瞥了過來,潘璋心知這是要他來回答,皺眉思忖了會:“無非三種可能。”
“袁軍勝,劉備軍勝,以及雙方處於相持階段。”
“袁軍若勝,咱們無非錦上添花,自不用提。”王政頷首:“若是相持,那無非還是在下邳城下,兩軍對峙,也不去管。”
“若是袁軍此時已敗呢?”
“若袁軍已敗...”潘璋道:“看敗到何等程度了。”
“將軍已傳信提醒,何況袁軍本就在下邳吃過苦頭,所謂前車之鑑,後事之師,袁軍如今的主帥便再是無能,也不太可能輕敵冒進了吧?
“所以末將認為便是敗,亦不可能是慘敗,潰敗,全軍覆沒吧?”
“若是小小失利,那袁軍無非後撤營寨,重振旗鼓,耐心等著我軍和揚州的援軍抵達便是。”
“若是損失嚴重...”說到這裡,潘璋頓了頓道:“也無非退到下邳之前的諸城吧?”
心裡雖認同潘璋的判斷,不過既是給膨脹的眾人敲警鐘,王政自不介意以最壞的結果來打算:
“凡事不怕一萬,就怕萬一。”
“要是袁軍主帥喬...喬將軍就是這般大意,抑或本將派出的信使恰好被劉備軍截獲了,袁軍不知情下,中了劉備的埋伏,當真全軍覆沒呢?”
“這...”潘璋不漏痕跡地看了眼周遭,猶豫道:“咳,那郯城就危險了。”
他其實想說的是,郯城就要放棄了。
若是袁術幾萬人當真連幾日都撐不過,便是有計謀地影響,潘璋也覺得劉備軍的戰力要重新評估了,王政麾下人馬如今雖不算少,可能呼叫的本就不多,加上地盤一大,戰線拉的太長不是好事。
在潘璋看來,那還不如把郯城的財富人口掠奪一空,留個爛攤子給劉備,自己等人退回琅琊便是。
這個結果,其他人其實都無所謂,便是臧霸也可以跟著他們一起撤退,唯一進退兩難地...
恐怕就是陳登,糜芳這些本地的世家、官員了。
他們也都聽出了潘璋的言外之意,陳登倒還神色平靜,糜芳等人臉色卻是瞬間難看起來,更偷偷瞥向王政。
“郯城不容有失!”王政將安撫眾人忐忑的一句話鏗鏘道來:“入吾囊中之物,便絕無再送出的可能!”
“將軍...”潘璋還要再說,卻聽王政朗聲:“你們莫要忘記咱們的身份!”
“若是讓人看到咱們軟弱,失敗的一面,那麼天下諸侯立刻便會再會視吾如寇,群起而攻之!”
“一旦郯城得而復失,那麼緊接著失去的,便會是泰山、乃至琅琊、彭城!”
他用森冷的聲音,給眾人描繪除一副可怕的畫面:“袁軍退回揚州,短期再無復起之力,而劉備大勝而歸,光復東海,後顧無憂之下,極可能挾大勝之威,鼓勇進逼我琅琊!”
“這一幕一旦發生,和咱們早已仇怨深結的曹操亦不會繼續旁觀,直接便要落井下石,攻伐泰山,那我軍不但要面臨兩線作戰,更會腹背受敵!”
“同時面對徐州牧,兗州牧的來犯,兩線開戰之下,咱們若是戰線拉長,便沒有足夠的兵力應付,若是收縮,只能退回彭城,看著城池一個接一個的失守,地盤一步接一步的縮小...”
“最後只剩一座孤城,被群雄四方圍困!那便是坐以待斃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