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6、可納不可奪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見狀,獨據主位的王政看了眼潘璋,笑了笑道:“其他人且退下吧。”
“是。”
稀稀疏疏的聲響後,直到歌姬、樂師乃至那些婢女都退出棠外後,王政顧盼自豪,目光落到潘璋身上,朗聲笑道:“文珪,小小即丘,也能讓你搜羅出這麼多色藝雙絕的女子,也算難得啊。”
“將軍滿意就好。”潘璋忙走到席前,先抬頭偷瞥了眼王政,見其似乎不是在說反話,心中一定,旋即躬身道:“待將軍得下了郯城後,正好距離不遠,末將就將她們都送過去,聊以娛君。”
“所謂賢者不炫己之長,君子不奪人所好。”王政微微一笑,擺了擺手:“伱方才急著逐客,可是郯城那邊有回應了?”
“這倒沒有。”潘璋抬頭,正色道:“只是末將左思右想,那臧霸不過一千人馬,便是策反了城內的徐州世家,若只奪取城門倒也罷了,可要徹底佔領郯城,恐非易事。”
“唔。”王政淡淡地道:“那依你之見?”
“臧霸既然有信心策反那校尉徐耽,以及城內幾家世家,有這等內應在,郯城的城門便形同虛設!”
“末將派出的探馬,亦回報說,幾日前那劉備已率領大軍傾巢出動,奔赴下邳了!”潘璋侃侃而談:“袁術乃是強敵,劉備既然親自出馬,想必亦是悉起大軍,城內剩餘人馬,必然不多,加上咱們又有內應,末將建議,派出三千虎賁,前去支援臧霸等人,必可一戰而克郯城!”
說著,嘩啦的金屬碰撞聲中,潘璋單膝跪地,拱手振聲:
“末將,願為前鋒!”
“大善。”落針可聞地寂靜中,王政凌厲的眼神在潘璋身上投射了好一會兒,突然拍掌大笑,長身而起。
清朗的笑聲中,王政親自斟滿一杯酒,離席而下,踱步向著潘璋走去。
來到近處,將潘璋親自攙扶而起,又細細端詳了片刻,直接伸臂推盞。
“多謝將軍賜。”潘璋大喜,將軍這是同意他為先鋒了啊?
看來,將軍還是信重我的!
想到這裡,潘璋接酒謝過,一飲而盡,旋即激動地道:“末將此行,必不負君望。”
說著,正要轉身離開,卻見王政再次開口喚住了他:“文珪,本將所言之善,乃是你駐紮即丘半年,久無戰事,卻未因此而耽與安逸,失去鬥志戰心,故心中欣喜歡悅。”
額...
潘璋一怔,登時面露失落:“那將軍欲遣何人為先鋒?吳少校嗎?”
“不然。”王政搖頭,正色道:“本將固有取郯城之心,卻從無動兵之意。”
“可不動兵,單憑臧霸那點人馬...”潘璋擔心地道:“未必能拿下郯城啊。”
“若是人馬足夠,誰不能破城致勝?”王政笑道:“若是易事,又如何顯示他臧霸的本事,能耐?”
“倘若臧霸連這點本事,能耐都沒有的話...”
說到這時,王政的笑容一點點消融不見,面色平靜如水,不見喜怒:“那對本將而言,此人又有何用?”
這番話一入耳,潘璋便覺莫名心中一寒。
他還要再說,王政卻不欲再做解釋,只是令他繼續留心局面變化便是。
直到潘璋的背影徹底消失不見,王政也陷入了沉吟。腦中念頭急轉,推測鄲城如今各方動向,臧霸一行人成功的可能、失敗的後果,乃至分析利弊,考慮對策。
不過他方才所言的確是自家真正的考量。
從一開始,郯城這座徐州的首府,東海的心臟,王政便沒有考慮過動一兵一卒。
這當然不是簡單地位了驗證臧霸之能,亦不是因為自家的兵力捉襟見肘至此。
而是王政考慮到了袁術那邊的反應。
不論如何,便如孫劉聯盟抵抗曹操一樣,如今袁曹尚未分道揚鑣,他這個黃巾賊寇的身份還沒洗淨,那和袁術的結盟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。
既如此,盟友之間,表面的功夫還是要做一做的,便如未來赤壁之戰後,劉備已坐擁荊州五郡,剩餘的孤零零南郡本亦是囊中之物,孫權也根本保不住,劉備卻還要來個“借荊州”。
無他,無非是從情理上將,赤壁之戰的確是東吳出力更多,損失更大罷了,而為了維繫這個同盟,裡子不給,面子卻還是要給的。
在郯城之事上,從動念開始,王政便考慮過“得之有名”的問題了。
如何得,在面子上能在袁術那裡交代的過去。
因為哪怕之前有過孫策說割讓東海之說,可如今郯城後防空虛的原因,還不是因為劉備被袁術逼得率軍奔赴前線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