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八章 讓衍聖公當消防員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鄭賜面色嚴峻,認真說道:“皇上,宋禮方略工部已作過研究,認為這是最穩妥之策。”
朱允炆看向一臉憂愁的鬱新,問道:“鬱愛卿有話便直說。”
鬱新走出,嘆道:“皇上,宋禮方略是可行之策,只不過陡然增加了不少工程,耗費國孥少說也需追加二百萬貫,眼下國庫空虛,舉步維艱,實在是不宜再行此策……”
朱允炆也沒想到宋禮會拿出這一套方案,但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,宋禮所提方案是可行的,或許也是當下唯一方案,只是預算方面確實是超標了。
但考慮到會通河是貫通京杭大運河的核心一段,關係著南糧北運,京師置換的戰略安排,無論多少花銷,朱允炆都必須去推動。
“夏元吉,你認為如何?”
朱允炆沉聲問道。
夏元吉走了出來,自信地回道:“皇上,臣以為多出的耗費並不是大事。疏浚會通河絕非一朝一夕之事,前期朝廷已準備三百萬貫,足以支撐起初期耗費,追增耗費,也不至落在今年國孥之中,朝廷可放心疏浚會通河。”
朱允炆聽聞之後舒了一口氣,道:“適度超前支出一些也並無不妥。既戶部有力支援,就回復宋禮,二次勘驗方略,確保萬無一失,複核之後,正式動工。”
鄭賜等人連忙答應。
解縉擔憂地表示:“皇上,宋侍郎治水臣等並無異議,只不過山東疲政已久,民間隱隱有不安之勢,濟寧府與兗州府皆發來文書。在這背後,隱隱有衍聖公府的影子,若有人趁修河起事,怕是會引發不測之禍。”
朱允炆皺了皺眉頭,厲聲道:“歷代修河,皆是徵用民力而無半點報酬,所謂的徭役是也。眼下朕動用稅賦之本,給他們發工錢,用他們出力,如此還想作亂的話,那就要問一問,想要亂的到底是百姓,還是有心之人!”
解縉、鬱新等人不敢說話。
朱允炆威嚴地看著眾人,道:“疏浚會通河事關國本,絕不可拖延,更不可生亂。既然衍聖公府可能參與其中,那就命衍聖公擔任徵調民力的監工吧。”
“啊?”
解縉、鬱新等人驚訝不已。
按照山東地方文書,衍聖公府的態度很明顯是不支援疏浚會通河,明裡設定絆子,暗中鼓動民心,所圖的就是讓山東百姓不再受徵調之苦,休養生息幾年。
可現在朱允炆竟然將這個愈演愈烈的爛攤子交給衍聖公府來收拾,讓他們來負責徵調民力,負責組織民工去疏浚會通河,這不是要了衍聖公的老命嗎?
“衍聖公乃是聖人之後,為百姓,為江山社稷做點事沒什麼不妥吧?著令禮部,給衍聖公府一些賞賜,讓他們好好為朝廷效力。”
朱允炆沒有客氣。
既然衍聖公不聽話,想鬧事,那好,且不論火是不是衍聖公點燃的,但朝廷需要消防員,你衍聖公也是朝廷的人,聽話就乖乖去滅火。
不聽話,事鬧大了,衍聖公府的威信與價值,將會打個折扣,到時候是給他們準備新的房地產居所,還是打造新的傢俱,那就可以慢慢來了。
火大了,燒幾個房子還是容易。
解縉與鬱新對視了一眼,皇上這一招可謂是“解鈴還需繫鈴人”,這命令傳下去,衍聖公也只能自打耳光,力勸百姓參與疏浚會通河了。
“皇上,若是衍聖公推脫不接旨,該如何處置?”
鄭賜擔憂道。
朱允炆冷笑一聲,霸道地說道:“大明天下,焉有不從皇命之人?”
鄭賜等人面色凝重,皇上的意思已經很明顯,若是衍聖公不服從,很可能會釀成大禍。
朱允炆不是善男信女,對衍聖公沒多少好感,若不是顧慮天下讀書人秉持的正統,就衍聖公煽動民心這一條罪狀,足以讓其去侍奉孔老夫子了。
“命都察院右都御史練子寧監察會通河疏浚之事,命戶部侍郎卓敬親自負責會通河錢糧審計,朕需要知道每一筆錢糧去處,命兗州、濟寧、鳳陽、開封等地,準備徵調三十萬人匠人與民力,命各地配合,講明朝廷待遇。”
“為保地方無虞,命令長興侯耿炳文於濟南練兵,同時有節制魯王府兗州護衛之權。通告地方府縣,若出現民變,主官一律斬訣,副官一律充軍!”
朱允炆威嚴的命令嚴厲,不容拒絕,解縉、鬱新等人不得不低頭應著。
在處置好會通河之事後,朱允炆又將目光看向瞭解縉,道:“朝廷之中有些官員依附權貴,甘為家奴,不分是非黑白,無視朝廷律令,內閣可有對策?”
解縉知道此事還遠不會結束,幾個小官的死還不足以解決問題,便站出來說道:“皇上,攀附權貴,任其驅使,為官持權禍害極大,由此,臣請深察此事,絕不姑息!”
鬱新眉頭微抬,詫異地看了一眼解縉,他這是想要弄死曹國公府的人啊,朝廷上下誰不知道背後之人是李景隆與李增枝,再查下去,也只能拿他們開刀了。
朱允炆贊同瞭解縉的看法,決定抽刀出鞘,道:“既如此,那就一查到底,無論是誰,都不能操控官員為其私用!此事,由你解縉負責,刑部與安全域性協辦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