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山錢倉千戶所巡卒胡林聽到了動靜,連忙自林中牽了一匹馬,飛奔十餘里,抵達前倉千戶所。

易紹宗正在秉燭夜讀,聽聞有人來報,連忙走出房間。

胡林一臉驚慌之色,快速稟告道:“大人,大事不好,有大批倭寇上岸了,此時正朝著湯岙、潘家坎方向殺去,大概有七八百人,看不真切。”

“倭寇?終於等到了!”

易紹宗聽聞之後,不驚反喜,高聲喊道:“去,將副千戶楊亮從他婆娘被窩裡拉出來,還有所鎮撫萬表,另外,召集所有軍士,武訓場集合!”

胡林看著眼前身材高大的湖南漢子,從他的眼神中沒有看到畏懼與退縮,不由心神一定,大聲答道:“屬下遵命!”

易紹宗抬頭看向天空,這一夜星光並不明亮。

洪武三十年,自己被調來象山,擔任錢倉千戶所千戶一職,昌國衛指揮曾下了死命令,來這裡,就一條:

殺倭寇!

這三年中,易紹宗看到了大明沿海不斷遭遇倭寇進犯,時不時傳來戰報,其中夾雜著倭寇的強大、殘忍與恐怖。

朝廷為了抗倭,不僅派出了大明水師精銳日夜遊弋東海,還在東南沿海設定了四十餘衛、所、城、寨,加派了軍士。

象山自立所以來,從未遭遇過倭寇,如今,他們來了!

易紹宗知道倭寇兇悍,也知道自己手中滿打滿算也不過一千一百二十人,面對數量相當的倭寇,錢倉千戶所並不佔據優勢。

但是!

自己沒有退路!

哪怕是惡戰,哪怕是死戰,自己也要前進!

千戶所喧譁起來,易紹宗的妻子李氏披著衣服走了出來,問道:“發生什麼事了?為何如此嘈亂,孩子都被吵醒了。”

易紹宗轉身看向妻子,面色嚴峻,沉思了下,說道:“去準備一桌酒菜,另外,把孩子們都叫醒吧。”

李氏不解,見易紹宗如此嚴肅,加之千戶所如此動靜,心知可能有變,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,轉身去準備酒菜。

楊亮、萬表匆匆走來。

易紹宗喊來胡林,問清楚倭寇上岸地點之後,便找來一根木棍,在地上劃出痕跡,道:“按照胡林所言,倭寇有七八百人,我們姑且便作八百人來論。錢倉千戶所位於象山東北,湯岙、潘家坎處在象山西南,距離十七八里,你們說,我們該如何行事?”

楊亮看了看,拍著胸脯道:“給我五百兄弟,可以在湯岙、潘家坎撤退之路上,伏擊倭寇,讓其有來無回!”

“我不同意!”

萬表連忙表態,認真地說道:“不可託大,倭寇難對付,若輕敵很容易吃虧。而且使用伏擊,便意味著放任倭寇燒殺搶掠,太過被動,我認為,當舉全所之力,各個擊破!”

易紹宗看著爭論不休的楊亮與萬表,搖了搖頭,沉聲說道:“你們應該聽聞過張輔之事吧?”

“張輔?那個安南打了勝仗的張輔?”

楊亮疑惑地看著易紹宗。

眼下的敵人不是安南叛賊,是倭寇,這裡也沒有張輔,只有我們。

易紹宗揮了揮手中的木棍,指向倭寇上岸的位置,道:“張輔有勇氣翻越群山,不惜犧牲,奇襲鎮南關,一舉鎖住安南大軍退路,才有了廣西之捷。今有倭寇亂我象山,我

們也當有勇氣,徹底擊沉倭寇船隻,切斷其退路!”

“現在,我下令:楊亮率領二百軍士,在胡林的帶領之下,燒燬、擊沉倭寇船隻。我親率剩餘軍士,直奔湯岙、潘家坎,待倭寇欲退之時,只能留下來與我們決一死戰!”

“大人,我們兵力本就不足,若是再分兵……”

萬表擔憂道。

楊亮面色嚴峻地說道:“不需二百,只需一百人,一定完成任務!我願立下軍令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