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八章 日本王足利義滿的信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朝鮮使團入京,自有緣由。
因為來的是老熟人,禮部也沒有為難這些人,只安排其熟悉了下禮儀,便準其次日入殿面聖。
奉天殿。
朝鮮判三司事偰長壽轉交了李芳果親寫的“國書”,再次懇求大明可冊封其為朝鮮國王。
朱允炆從國書中可以看出李芳果的焦慮與急切,或許在朝鮮國內,此時此刻正暗潮洶湧,危機四伏。
李芳果這是來大明要金箍棒,當定海神針呢。
可惜朱允炆不是東海龍王,這裡也沒孫猴子,給不了他棒子,只能靠他們自己解決了。
“此事朕記下了,冊封之事還需禮部徐徐安排。只希望永安君能厚待百姓,民心孝順,國運昌盛。”
朱允炆依舊沒有答應。
朝鮮內鬥尚未明朗,急匆匆上臺宣佈勝利者太不明智。
偰長壽見此也沒有明顯失落,自懷中又取出了一封信,舉過頭頂,道:“陛下,臣自朝鮮奔波而來,還有一重要之事,即受朝鮮君上所託,轉此信於陛下。”
朱允炆將國書收起,放在一旁,看了一眼內侍。
內侍取來信,呈遞給朱允炆。
開啟信看去,朱允炆原本和氣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,目光中也帶著冰冷之色,抬頭看向偰長壽,嚴厲地說道:“為倭人傳信,永安君是不是多管閒事了!”
偰長壽心頭一顫,連忙跪下喊道:“君上只是轉託日本王信件,並無他意,也是為締結大明與日本友好所想……”
朱允炆豁然站了起來,將信件丟了出去,憤然道:“大明與日本如何,還輪不到朝鮮發話,你將此信帶回去,告訴李芳果,行事莫要僭越,做事應有分寸!”
《最初進化》
偰長壽渾身冰冷,連忙澄清,可朱允炆已然離開了奉天殿。
內閣大臣解縉上前,將內侍撿起的信接了過來,皺著眉頭看過之後,轉給了鬱新、黃子澄等人。
“使臣應有所耳聞,倭寇襲擾大明沿海,劫掠百姓貨物,殘暴可憎,朝廷已有明令,不準倭人踏入大明一步。如今朝鮮君上竟為倭人發聲,轉其信件,實為不智。”
解縉指出了其中問題。
偰長壽清楚這一點,但李芳果有命,當大臣的又如何推脫?
黃子澄在一旁和氣地說道:“使臣也無需擔憂,此事並不會影響大明與朝鮮友好大局,且下去休息,具體事宜過兩日會有定論。”
偰長壽謝過之後,悻悻然退出大殿。
內閣。
解縉、鬱新、黃子澄與茹瑺正審視著這一封被朱允炆“丟棄”的信,信的主人是日本王足利義滿。
?足利義滿於去年十二月,在堺城消滅了大內義弘,轉而各個擊破,將各路反叛軍隊打敗,確定了自己的統治地位。
在信中,足利義滿介紹了“寇匪”襲擾大明的原因:
內戰。
直言日本內戰已然停止,希望可以與大明
配合,剿滅“寇匪”,並承諾日後大力控制倭人下海,以締結友好、和平。
“靖平海波,通商往來,以成千秋之功。藩屬歸定,和順古今,修築萬世之好。呵,這足利義滿言詞倒是不錯。”
黃子澄輕鬆一笑,打破了沉默。
茹瑺長吁短嘆,詢問道:“足利義滿言辭懇切,即有歸順之心,又有和平之願,朝廷是不是應該調整向下對策,派遣使臣接觸足利義滿,以求早日戡平大海,也好讓沿海百姓安穩度日。”
解縉看了一眼茹瑺,便將目光收回,繼續看足利義滿的信,反對道:“倭寇殺我軍士,掠我百姓,自當由我大明解決,何需與小小的日本王合作?再說,眼下鄭和、張玉、朱能在海上屢屢建功,不出一年,倭寇必會大減。若答應了足利義滿,他不需出多少力,反獲得了與大明朝貢貿易之權,於我大明何益之有?”
茹瑺皺眉,搖頭道:“水師船隊是屢屢建功,可你也應該看到,東南沿海時不時會發出預警,甚至有倭寇劫掠。若能借足利義滿之手儘早消除倭患,給他朝貢貿易之權又如何?”
“給他朝貢貿易之權,豈不是讓他做大?倭寇殘暴,那足利義滿也未必是個善茬,養虎為患,不是上策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