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章 絕密集議,劍指安南(三更)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朱允炆有自己的考慮,朱權的才智可以說是一流的,如果真正削藩,朱權將再無從軍的意志,大明也會徹底喪失一個英勇善戰、善謀的藩王。
收回封地,收回朱權的一切,失去朱權,這筆生意划算嗎?
朱允炆一直在盤算,還沒有拿定主意。
只要朱權能收起二心,老老實實為自己辦事,朱允炆不介意用一用他,讓大明邊疆再無外憂。
可人心難測,人心難知。
朱允炆需要時間來看清楚朱權,這一次召他參與軍國大事,自是觀察他的機會,也是集思廣益的需要。
朱權見朱允炆頗為重視自己,心頭一暖,道:“高論不敢,有些想法倒是可以說說。”
朱允炆笑道:“直言。”
朱權從沙盤的桌案邊上取下一根綠色竹竿,站在東海的方向,將竹竿的一端指向杭愛山、烏蘭巴托、克魯倫河等地,道:“北元已徹底分裂為了瓦剌與韃靼兩個部分,韃靼眼下以烏蘭巴托等地為中心分佈,瓦剌以杭愛山為中心分佈。”
“從眼下來看,韃靼實力稍弱於瓦剌,其內部也存在著一些分裂,韃靼在短時間內,不會南下。至於瓦剌,哈什哈東征失敗,馬哈木趁勢崛起,兩雄對決,無論最終誰勝誰敗,瓦剌都需要時間來修養。就此而言,北元暫時不是大明的敵人。”
朱棣、鐵鉉、宋晟、解縉等人連連點頭,對於朱權的分析很是認可。
朱允炆看向眾人,問道:“寧王論斷,北元短時間內無力南下,這一點可有異議?”
無人發聲。
朱允炆也拿起一根竹竿,指了指韃靼與瓦剌的地盤,道:“此番集議,干係大明軍策部署,諸位若有言,萬不可沉默。”
解縉看著輿圖,微微搖頭:“皇上,不是我等不言,眼下北元分裂,內鬥迭起,無力南下,寧王所言,句句在理。”
朱允炆微微點頭,看向內侍,內侍拿出了一些黃色三角旗,插在了瓦剌與韃靼的地盤之上,以示此處情況並不緊急,短時間內無需顧慮。
朱權見朱允炆又看了過來,便將竹竿左移,指向了帖木兒帝國,道:“臣在大寧時,聽聞買的裡八剌的二兒子本雅失裡跑到了這裡,帖木兒是一個極有野心的人,他恐怕會握著本雅失裡,藉機東征,這一點不得不防備。若說最危之處,臣以為就在西北。”
徐輝祖聽聞朱權的判斷,微微皺眉,對朱允炆道:“皇上,亦力把裡曾偷襲哈密,哈密軍士也曾傳出過帖木兒有意東征,還有訊息傳出,帖木兒正在徵調軍士,開年之後,怕是會有大的行動。”
朱允炆沒有說話,只是看向朱棣。
朱棣走向沙盤的帖木兒帝國方向,道:“之前哈密受襲時,朝廷也曾緊張過一段時間。然事實正如皇上所判斷,帖木兒或有心東征,但時機未到。在這沙盤之外,帖木兒帝國的西面,確有帖木兒之強敵,強敵不死,帖木兒不可能毫無顧慮的東征。臣以為,一兩年內,此處可不作考慮。”
朱權疑惑地看了一眼朱棣。
朱棣只是笑了笑,並沒有解釋什麼。朝廷在議論哈密、亦力把裡、帖木兒帝國時,朱權還在大寧,自然不知曉其中細節。
朱權糾正了自己的看法,認可朱棣的論斷。
“若是如此,大明外無強敵。”
朱權看著沙盤,將竹竿放了下來。
倭國?
算了吧,現在的他們連海峽都過不來。
鐵鉉伸手扯了扯楊榮的衣角,楊榮苦澀一笑,只好走出來說道:“寧王說大明外無強敵,這一點確實是對的。只不過,沒有強敵,不意味著沒有敵人。”
“哪裡?”
朱權問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