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教場在忙碌,武舉人也在準備,京師百姓翹楚以盼的日子,終到來了。

京師小教場內,馬匹嘶鳴,軍士盔甲明亮,氣勢高昂。

而在小教場的比試場之外,修有三道圍欄,在最裡面的圍欄內外,都有手持長槍的軍士把守,而在而外圍的二、三道圍欄外,則擠滿了圍觀的京師百姓,密密麻麻,熱鬧非凡。

一些商人發現了商機,拉著夥計拖了幾車的凳子過來發賣,原本幾文錢的凳子,竟然在這裡賣到了一錢,即便如此,還是脫銷了。

人太多,個子不夠,凳子來湊。

一些帶孩子的大人,乾脆就讓孩子騎在脖子上,觀看著這一場京師武舉盛宴。

兵部、五軍都督府官員率先入場,隨後,燕王朱棣、寧王朱權等藩王在萬民歡呼聲中走入教場,燕王、寧王的聲音響成一片。

徐輝祖有些憧憬與羨慕,自己一直待在京師,想要揚名疆場,怕是不太可能了。

當朱允炆的鑾駕進入小教場,在安全域性顧三審、薛夏的護衛,在朱棣、朱權、眾官員與百姓震驚的目光中,在武舉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,朱允炆慢步而來。

“皇上,是皇上。”

“皇上來參看武會試了!”

“皇上,萬歲萬歲萬萬歲!”

原本有些嘈雜與混亂的聲音,最後都被一句萬歲給統一了起來,圍觀百姓熱烈地喊著,一次接一次,聲浪一波蓋過一波,浩蕩的聲勢令人震撼。朱權暗暗搖頭,朱允炆在民間的威望實在是太高了,哪怕是征戰在外,功高卓著的燕王,也無法與之匹敵。

就這一份民心,就不是誰可以做到的!

萬歲山呼聲,沸騰了寒冬,沒有人再感覺寒冷,只覺得渾身熱血流淌,就連那五歲的孩童,都會興奮地拍著手掌。

朱允炆抵達高臺,對朱棣、朱權等藩王、鐵鉉、徐輝祖等官員微微點了點頭,然後轉身面向百姓,抬起手,原本震天動地的聲浪,在一個呼吸之間,瞬間消散無蹤。

如此整齊劃一,如此可怕的秩序,讓朱棣都感覺頭皮發麻。

這還是無秩序的百姓嗎?

即便是百戰軍士,也未必可以做到這一點!

朱允炆做到了,輕而易舉!

“朕在這裡,陪你們一起看大明好男兒!”

朱允炆高聲喊道,在寂靜的教場中,傳出許遠。

“好男兒!”

這三個字,是朱允炆給武人最直接的定義!

遙想宋朝,韓琦對好男兒的定義,那就是東華門外唱名者,換句話說,宋代的好男兒,那就是文官,武人算什麼好男兒!

但到了朱允炆這裡,他憑藉著自己的身份與影響力,以一句話,三個字,徹底扭轉了世俗、民間對武人粗鄙、非是好男兒的看法!

至於官員會不會改變看法,朱允炆並不在意,只要自己堅持武會試到場,讓武舉人享受與文官一樣的待遇,百姓們就會看到,文官與武官都是有前途的,都是有地位的,沒有誰一定榮耀過誰。

武舉人中,袁嶽看著朱允炆激動不已。

張輔說得沒錯,朱允炆是一個不同的帝王,他是重視軍士的,他是有人情味的,他也是深得民心的。他親自來到了教場,說明武會試的結果,將更為光明。

只要拔得頭籌,他日定能登上更高的舞臺,成為一名稱職的將帥!

紀綱站在人群中,雙眸閃爍著渴望的光芒,抬手之間,萬人齊喑,這就是權勢的力量,何等的驚人,何等的令人嚮往!

薛祿挺了挺胸膛,目光堅毅。

自己已經四十有二,在燕王護衛中混了多年,仍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色。可我薛祿不甘心,我想要建功立業,想要征戰沙場,想要留名青史!

既然武會試是自己的機會,那就不可能讓它從自己手中溜走!

林昭雪抬手按了按脖頸,有些瘙癢,然後看向朱允炆,目光有些複雜,只握緊了拳頭,低聲說了句:“抱歉,我身不由已。”

朱允炆坐了下來,對鐵鉉微微點頭。

鐵鉉起身,接過劉儁手中的木槌,敲打著銅鑼,待場面安靜下來之後,才高聲喊道:“遵照皇上旨意,朝廷開恩於四海,首開武舉選拔良將,第一日測舉石,拉硬弓。第二日測舞刀,第三日測步射、馬射,第四日主策論。今有武舉人合計三百六十九人,擇最優六十人中式,授予官職……”

淘汰雖有些殘酷,但弱肉強食,這是歷史的規則,朱允炆不想違背這個規則。
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