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讓姚廣孝感覺到不安的是,既然朱允炆問出了這個問題,就不是來徵求肯定答案的。若他斷定南京適合作為大明帝都,是絕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。

疑問的本身,就意味著否定與批判的存在。

姚廣孝看著朱允炆那一雙極為認真的眼睛,沉聲回道:“可問太祖之意。”

朱允炆很清楚,姚廣孝不是讓自己跑到孝陵找朱元璋聊天問問去,而是看看太祖在南京適不適合定都上怎麼做的,換句話就是:

皇上你想搬家,那你得看看太祖怎麼盤算搬家的,不說找找理論依據,至少也得找找搬家經驗……

太祖朱元璋是很想搬家的,這一點毋庸置疑,雖說南京虎踞龍盤,即有長江天險,又有群山險峻。可問題是,老朱也很清楚,大明它不是獨棟別墅,一家人住進來舒坦就夠了,大明是一個巨大的四合院,東西南北都有門,門外面還有打家劫舍,偷摸拐騙的傢伙,不把這些門管好了,別墅再舒服,也無濟於事……

老朱想搬家,想過開封,想過鳳陽,想過西安,尤其是鳳陽,老朱可是動了真格,弄了施工隊,真營造起皇宮來了。只是還不等老朱組建新的搬家貨運公司,鳳陽就爛尾了。

從種種跡象來看,朱元璋是不滿意南京的,只是苦於沒有代替方案,只好將就一下。可朱允炆不能將就,再將就下去,說不定幾十年後北面的騎兵都能在長江對岸喝水了。

重心不北移,大明這個巨人就很難打出直拳與勾拳,雙手將如同鎖住一般,困在袖子裡,難以施為。

“你知道朕為何安排你來監工修築大報恩寺與英烈碑嗎?”

朱允炆輕輕問道。

姚廣孝剛想說自己與佛家的關係,可突然想到,若如此簡單皇上還會問嗎?莫不是自己參與如此巨大的工程,是有隱含的期許?

“臣不知。”

姚廣孝有些拿不準。

朱允炆呵呵笑了笑,起身道:“不,你應該知道。以你的聰明才智,應該知道朕會目標選在了哪裡。而你,就是重塑那裡的人,你姚廣孝的名字,將與一座城徹底融在一起!”

姚廣孝的呼吸有些急促,因為激動臉色也有些紅潤。

朱允炆打算遷都,他還想要委派自己來修築新的都城!

蹉跎半世,原以為大報恩寺與英烈碑是自己榮耀的制高點,不成想,這只是一個起點!

姚廣孝知道朱允炆選擇在了哪裡,從朱允炆重重施政方略不難窺探,他的施政重心一直都在向北移動,無論是混凝土道路修築,還是想要重開京杭大運河,亦或是山西大移民,無一例外,這些事件對應的只有一個大城:

北平!

“皇上!”

姚廣孝感動不已,跪地謝恩。

朱允炆攙起姚廣孝,笑道:“師父之才,遠非工木。待英烈碑成,朕會送師父一份禮物。”

姚廣孝不清楚朱允炆說的禮物是什麼,但能被朱允炆如此重視,已算是無憾了。

送走了姚廣孝,朱允炆回到武英殿,鐵鉉與徐輝祖已等待多時。

鐵鉉拿出一份文冊,呈送上去,道:“皇上,雖時間有些緊迫,但經兵部、都督府合議,已編成《武舉法》,只待皇上用印,發給法司,便可廣佈於天下。”

朱允炆接過一本只有三十餘頁的冊子,為了這些內容,硬生生耗費了半年多的時間,這效率實在是太低了,仔細看看內容,其與唐宋時期的武舉出現了一個極大的區別,那就是:

先之以謀略,次之以武藝。

朱允炆只不過說了句選拔文武兼備的武舉人才為主,委以重任,誰知道兵部直接拉走這句話,打成了門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