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退的傳統(二更)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朱鑑,朱權的忠實擁護者與狂熱追隨者,文士裝束,武夫模樣。
“不是死局啊。”
朱鑑低頭審視著棋盤,聲音有些粗獷。
朱權收起幾枚棋子,起身道:“想要佈置死局,這些棋子可遠遠不夠。去吧,給朵顏衛一個教訓,讓他們老實點。”
朱鑑咧嘴一笑,飛身上馬,端坐於馬背之上,對朱權道:“王爺在此等好訊息便是。”
朱權微微點頭,送走了朱鑑與一萬騎兵,然後喚來陳亨,問道:“給了他們幾日,算算時間,也應該到了預定位置吧?”
陳亨凝重地答道:“若途中沒有意外,以他們的速度應該到了。”
朱權一揮袖,就有人牽馬而來,踩馬鐙而上,凝視著西方,沉聲道:“天發殺機,移星易宿。地發殺機,龍蛇起陸。我發殺機,天地反覆。哈哈,走,我們去給哈什哈送行。”
林間,萬馬齊動。
哈什哈準備撤退了,一夜作戰,瓦剌折損了兩千餘人,受傷達三千餘,加上鏖戰追擊,人馬睏乏,已經不適合繼續留在喬巴山附近,需及時後撤。
阿魯臺看出了哈什哈撤退的跡象,想要送行,奈何也孫臺等人不幹了。
一晚上的折騰,韃靼的損失可比瓦剌大多了,不說大將智武竹被人割了腦袋,就說軍士,折損多達七千餘,還有被打散至今沒回營的軍士,算下來接近萬人的損失。
也孫臺、馬兒哈咱的意思很明確,你阿魯臺想去追,那自己帶兵去,我們不跟。正因為跟著你,這才損失慘重,再來一次,可就真的要賠掉家底了。
阿魯臺怎麼勸說都沒用,這兩個人顯然有點恐哈什哈症了。無奈之下,阿魯臺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哈什哈帶兵撤出喬巴山,向西退去。
人都要走了,怎麼能少得了送行的。
阿魯臺不講禮儀,沒道德,那是阿魯臺,作為寧王的朱權可是很有禮貌的,帶一萬騎兵,先哈什哈一步向西而去,打算在克魯倫河附近給哈什哈送行。
只不過送行的時間,選擇在了夜晚。
哈什哈緊繃著神經,戒備了一整天,確係韃靼沒有派追兵而來時,便放出巡哨,就地紮營準備過夜休息,沒辦法,這已經是兩天一夜沒閤眼了,再熬下去,軍士就要跨了。
夜很靜謐,秋風吹來了寒意。
一支軍隊緩緩地出現在了哈什哈的西面,如同野狼,不斷顯現出自己的身影。
若有人近距離觀察,可以看到這些馬的馬蹄上,竟都裹著氈布,馬嘴也上了馬嚼子,輕易發不出大的聲響。
朱權身披雪白風衣,緩緩抽出了腰刀,高高舉起,身後一面大旗嘩啦啦招展起來,猛地向前一壓,西風起,獵獵作響。
沒有發號施令,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,也沒有鼓動人心的豪言壯語,只有夾雜在秋風中兵器出鞘的鋒芒,藉著微弱的星光,反射著幽冷。
一馬動,萬馬動。
騎兵雷動大地,猛烈的動靜驚醒了哈什哈,剛剛醒來,鑽出營帳,便向東面看去,竟不見敵人。而身後的動作越來越大,猛地轉身,看到了駭人的一幕。
騎兵殺掉巡哨的軍士,如惡狼一般,扇形狀衝入了瓦剌軍營,騎兵見人就砍,見人就殺,無論是倉促上馬的軍士,還是來不及上馬計程車兵,亦或是還沒怎麼醒來的人。
刀鋒過處,血流滿地。
朱權眼神中冒著兇光,揮刀就砍斷了一個人的脖子,驅馬上前,左右殺敵,竟沒有人能在其手下堅持三個回合。
哈什哈藉著燃燒起來的火,看清楚了那一面帥旗,四爪蟒旗,大繡“寧”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