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七章 背黑鍋的鬱新(三更)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朱允炆笑了。
“此乃肺腑之言。”
鬱新心在滴血,後悔不已,為什麼被趕出去的是解縉而不是自己……
對於火耗問題,朱允炆找夏元吉問過,地方雖然收取了大量火耗,但這些火耗收入絕大部分都沒有進入戶部。
也就是說,火耗的錢直接被省、府、縣與京官瓜分掉了,成為了一條灰色的利益輸送鏈條。國家沒半點好處,皇上也沒半點好處,好處都在官員身上。
因此,朱允炆如何都不會同意朝廷官員如此私吞百姓錢財,至於這些瓜分的錢,官員有沒有花在姑娘或老婆、孩子身上,都必須拿了多少吐出去多少。
於是,大明出現了有史以來最驚人的一幕:官老爺給發錢了……
官府發錢,這在歷史上也不算什麼稀罕事,比如宋朝的時候,身在東京的百姓那是一個幸福,下雪了,給“雪寒錢”,久雨久晴,還有“賑恤錢米”,一些特殊節日,皇宮裡的人還會學土豪,站在城牆上撒錢玩,所謂的“搶節錢”……
但在宋朝之後,這還是第一次有官府給百姓發錢的。
一些官老爺一臉苦澀,心都在滴血,但不發錢也不行啊,哪裡退錢是有定數的,必須有監察御史,安全域性人員在場,在這種“錢不夠數,刀來湊”的情況下,許多官員都開始破產了,不得不向中央錢莊借錢來填補窟窿。
中央錢莊為了避免出現壞賬與死賬,直接宣告,官員借錢一律以俸祿為抵押,也就是說,借錢的官員俸祿,需要交給錢莊,錢莊抽取一部分之後,剩餘的才是官員的……
百姓感恩戴德,將功勞都歸給了皇上,人心歸順,倒是苦了無數官員。
就連一些京官也倒了黴,比如戶部的主事,人家是經辦稅務的主要官員,擅長的就是春秋筆法,沒更多油水也用不起如此人才,現在好了,油水一抽,心塞梗塞,直接掛了
(本章未完,請翻頁)
兩個主事。
這讓朱允炆有些無語,據安全域性說,這兩個傢伙一年多的火耗,就趕上十年的俸祿了,吃到這個地步,撐死了也是活該。
關外,喬巴山。
哈什哈猶豫了,動搖了。
按照最初的計劃,瓦剌是要和韃靼聯手吃掉朵顏衛與福餘衛的,但現在的時機,有點不同尋常。
脫魯忽察兒說的沒錯,若是可以爭取高麗重新投入北元的懷抱,那盤踞遼東的明朝軍隊就徹底陷入了兩面作戰,腹背受敵,焉有不敗之理?
問題是,瓦剌與韃靼都沒有與高麗溝通的渠道,韃靼雖然距離遼東不算太遠,但之前一直在蒙古高原的中部,為了提防哈什哈才搬到了東面。瓦剌更不用說,一直都在西面。
想要與高麗取得聯絡,那就需要朵顏衛出人出力……
如果現在抽刀子幹掉了脫魯忽察兒,朵顏衛肯定不會為自己所用,而且明朝也會提防北元,想要與高麗取得聯絡可就不太容易了。
據脫魯忽察兒說言,他還掌握著一條通往高麗的小道,派遣個五千人進入高麗不成問題。
哈什哈需要這個小道,也需要高麗站在元廷這一邊,所以,脫魯忽察兒還不能死,至少在利用完之前還不能死。
可問題是,等朵顏衛與高麗的李芳果取得聯絡,再派人走走停停,進入高麗,至少也得兩三個月。那時候都十一月份了,自己等不了那麼久,老婆孩子還在家等著呢,冬日之前不回家,一旦大雪封路,那就徹底被困在東部了,在韃靼的地盤過冬,睡覺也睡不安穩啊。
額日和木經過深思,力勸哈什哈:“脫魯忽察兒想要讓高麗助我等圖謀遼東,此事並不容易實現。不說高麗已臣服大明多年,就說高麗現在的實力,未必能抗衡遼東的楊文。一旦被楊文挫敗,阻攔在鴨綠江,根本就無力作戰。”
“臣以為,脫魯忽察兒言過於實,怕是在拖延時間。眼下若下定了決心要吞併朵顏衛,應立即動手,遲則生變。畢竟我們的軍士沒有攜帶冬日物資,等到寒潮席捲,將士們必會凍餓交加,很難作戰。”
哈什哈指著輿圖上的高麗,道:“但這確實是我們奪回遼東的大好機會,高麗有沒有戰力,能不能打敗明軍並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他們一旦動手便會威脅明軍,明軍知道背後有個隱患,就無法全力防守遼東。”
額日和木有些著急,道:“用高麗牽制大明,猶如用雛犬牽制猛虎。此計定不可行,眼下圖謀整個蒙古草原與遼東還太早,丞相萬萬不可貪心!”
哈什哈看著額日和木有些不耐煩,自己擁有雄心壯志,卻被這一群沒有大志的大臣給掣肘,難道他就看不清楚,只需要等上一段時間,遼東就是元廷的,到時候自己的威名將徹底傳遍蒙古,韃靼的阿魯臺等人,只有俯首帖耳,戰戰兢兢的份。
“你不用勸說了,我打算派五千人秘密進入高麗,準備過冬物資吧。”
哈什哈下了決斷。
額日和木當即反對,指著輿圖喊道:“丞相,脫魯忽察兒若真掌握有隱秘通道,想必也定是透過北面的女真部,而絕不可能在明軍眼下過去。不說繞路耗費時間,就說我們的軍隊到了鴨綠江又將如何,怎麼過江?”
哈什哈失去了耐性,陰冷地笑了笑,道:“江邊有木,過江還不容易?好了,再說我就殺了你,退下吧。”
(本章完)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