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章 不如淨身伺候朕吧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眾官員驚訝不已。
解縉、徐輝祖等人毫不驚訝,透過種種跡象,兩人已瞭解到這一點。倒是鬱新、黃子澄、六部等眾多官員,驚愕滿面。
鬱新、黃子澄更是無法相信,要知道太醫院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入宮……現在看來,太醫院的人被封口了啊……
怪不得面對眾多紛繁之事,朱允炆都沒有出面,而是依舊選擇遞批條,而一些文書,也總是遲滯一段時日才被批覆。
朱允炆抬手,阻止了後知後覺,又想表達關心的大臣,道:“朕以病為由出京微服私訪,就是為了避免你們知會地方,聯合欺瞞!若把出京察訪,做成勞民傷財之事,到了地方,便有官府接待,那朕又何必出京師?”
鬱新、黃子澄連連搖頭,朱允炆確實將保密工作做到了極致,瞞過了無數人,甚至連地方都沒半點動靜。
“一番微服私訪,讓朕看清了許多事,也明白了許多政務不足,既然今日文武大臣到場如此齊備,那我們就好好談一談吧,內侍,傳令光祿寺,今日為朝臣準備午膳與晚膳,朕要連開兩朝。”
朱允炆安排道。
百官見此,不由苦笑。
一個多月不上朝,這一上朝,就弄個午朝與晚朝,還真是會折騰……朱允炆也不想折騰他們,但許多問題總需要處理,既然上了朝,大家都在,也省得一一召集了。
“這第一件事,便說說齊王之亂與青州戰事。齊王溺死於海上,竟還有言官彈劾水師救助不力,朕看這位言官是腦子進水吧?”
朱允炆當真是有些憤怒。
齊王朱榑拉著那麼多人造反,死了那麼多人,竟還有言官認為水師船隊不給力,沒有早點把齊王給救上來,應該拉到京師好好訓斥一二,還說了句“皇叔之命當由皇上裁決,豈能葬身大海之上”。
這擺明了就是馬後炮,阿諛奉承之言,只不過這個傢伙實在是阿諛錯了地方,哪怕是朱允炆在京師,也一樣會發出那一份空白批條,讓內閣看著辦。
朱榑死了,人心大快,在這種情況下,還敢冒出來唱反調,當真是不知所謂。
百官雖然不明白“腦子進水”是什麼意思,但顯然朱允炆是發怒了,一些人不由側身,將目光投向兵部給事中徐誠,那封為齊王之死叫冤的奏疏就是他寫的,奏疏都被抄寫在了六科廊中,引無數人笑談。
“齊王造反,謀逆之臣,戰場之上,當殺則殺,朕不怕揹負殺害叔叔的罪名,朕怕的是因軍士手軟,導致更多人死亡,戰場失利!你倒好,如此為一謀逆之臣開脫,也真是滑稽!”
朱允炆接過雙喜遞過來的奏摺,看了一眼,然後丟了出去,道:“徐誠,這封奏疏是你寫的,朕還給你。另外,兵部給事中不適合你,去雲南做個驛丞吧。”
徐誠惶恐,出班喊道:“皇上,臣一時糊塗啊。”
朱允炆看著走進來的侍衛,揮了揮手,道:“一時糊塗可救不了你的官途,拖出去!”
“皇上……”
徐誠喊著,卻沒有人理會。
想要投機,也要選好事件,選好物件,這種牽涉到謀逆罪臣的事,豈能投機?
朱允炆看著眾大臣,道:“齊王朱榑屍首何在?”
兵部尚書鐵鉉出班,回道:“現已封棺,停於京師齊王府。禮部拿不準安葬禮儀,不敢下葬。”
朱允炆冷漠地說了句:“禮部怎麼看?”
禮部尚書陳迪出班,面露難色,道:“皇上,按規制,齊王乃是藩王,其雖謀反,但朝廷並無明令撤銷其藩王稱號,故此,應按藩王禮制下葬。然禮部又認為,齊王乃是大罪之身,不配享藩王待遇,也不應進皇族宗廟,當降一級,按郡王禮制安葬。”
朱允炆搖了搖頭,道:“對待一謀逆罪臣,哪裡有那麼多禮儀可講。朕宣佈取消齊王藩王,廢為庶人。至於墓地什麼的,免了吧,燒成灰撒到白水洋,讓他陪著那些死在海上的軍士與百姓吧。”
ps:
明天就七月份了,驚雪會在七月補了前段時間欠下的更新,然後爆更一段時間,以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援與陪伴。
可以向大家保證,七月份更新肯定比六月份多。
那,我都保證了,是不是可以有底氣,喊一聲求推薦票,求月票,求各種票……
七月,再出發,謝過大家。
7017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