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六十章 夏稅生絲改人丁絲絹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朱元璋想要一雙眼盯著天下,所以廢除了丞相,直接統管六部。
可歷史證明,一個國家或許可以沒有丞相,但皇上不能沒有助手,皇上是人,不是神,他也需要吃飯睡覺,也會生病犯困,全國那麼多事,起早貪黑處理也未必能處理的過來。
朱元璋小時候放過牛,撞過鍾,要過飯,估計還被狗追著跑過,長大之後還參加了起義軍,整天喊打喊殺,幹掉了陳友諒、張士誠,推翻元朝,將元帝國打成了北元,金戈鐵馬,鑄造了他的銅筋鐵骨,辛勞無數,無怨無悔。
朱元璋是偉大的君主,雖然他沒多少文化,性格里還有缺陷,但他的偉大無人可以否定。但是,再偉大的人,終歸還是隻有兩隻眼,他不會是楊戩,憑空多一隻眼出來。
在這種情況下,總無法處理好所有的事情,加上某些原因,地方上的一些事很可能就在半路上就被人給壓了下來,並沒有送到朱元璋的桌案上。
尤其是洪武后期,錦衣衛被廢除,朱元璋監控天下的最大工具就此消失,加上身體原因,他已不能再控制好整個帝國,一些事被忽視了,一些事被隱藏了,還有一些事被拖延了。
比如周登,原本就該早點被砍頭的,結果一關三年,還被安全域性給弄了出去。
朱允炆經過思索之後,決定見一見周登。
在安全域性的一處隱秘宅院中,朱允炆看到了骨瘦如柴的周登,周登並不知道朱允炆的身份,只以為是安全域性的重要官員。
“徽州歙縣的事,詳細說說吧。”
朱允炆坐了下來。
周登並沒有直接回答,而是問道:“告訴你,你就能將訊息告知朝廷?”
鄭治見周登如此態度,不由憤怒,道:“問你什麼就回答什麼!”
朱允炆抬手止住鄭治,看向周登,道:“我可以將事情告知朝廷,說吧。”
周登看著朱允炆,沉默了會方開口:“你可知乙巳改科?”
“乙巳改科?”
朱允炆微微一愣,仔細想了想,搖頭坦然:“不清楚。”
周登悲慼滿面,嘆息連連:“早在至正二十四年,太祖尚是吳王時,就在徽州革制,下令官員修改元稅。後經年底核查,行中書省發現賬冊數目存在問題,於至正二十五年調整了許多稅目,即乙巳改科。”
朱允炆看著周登,老朱打下地盤,改改元稅,這是好事啊,有什麼問題?
周登滿懷悲憤地說道:“乙巳改科時,行中書省認為徽州府田賦增減額有問題,與賬目不符,後將徽州府、縣官員羈押,最終更定徽州府田賦數額,指出歙縣虧欠原額夏麥九千七百石。”
朱允炆皺眉,原來所謂的九千餘石出在這裡。
不過這是至正二十五年的事了,距建文二年已經有三十六年了,就算是歙縣欠了九千餘石的債,三十六年,一年還二百七十石也該還清了,這有什麼值得吵吵嚷嚷的?
周登的情緒有些波動,咬牙道:“當時行中書省為了讓歙縣彌補夏稅缺額,對歙縣三千六百四十六畝田產,每一畝各加徵夏稅生絲四錢!”
朱允炆沒有說話。
周登繼續說道:“但是在徽州府每年向京師承運庫繳納的稅糧中,並沒有夏稅生絲這一項!”
“什麼?”
朱允炆站了起來。
這個問題就有些嚴重了,類似於地方財政欠了中央九千七百石的糧食,中央都寫好了檔案,寫明瞭稅目,結果徽州府給吞掉了?
賴賬也得看物件不是,別以為欠債的都是爺,這年頭欠債不還,打死都是輕的,何況是欠中央的錢。
周登被朱允炆的氣勢嚇了一跳,連忙說道:“雖然沒有夏稅生絲,但在正稅之外,卻有一筆稅目名為人丁絲絹,要求歙縣百姓每年繳納八千七百八十匹生絹。”
朱允炆怒斥道:“夏稅生絲是夏稅生絲,人丁絲絹是人丁絲絹,朝廷欽定的事,緣何到了徽州府便改了?夏稅生絲徵收的是糧食,人丁絲絹徵收的是絹布,豈能一樣?”
周登見朱允炆動了怒,為了讓眼前的人將訊息傳遞給京師,準備煽一把風,帶一把大火,說道:“徽州府雖山多地少,但畢竟挨著浙江,距離杭州也不太遠,又有河道之便,其糧價一石僅為三錢,但生絹一匹就要七錢。”
“九千七百石糧食,摺合銀兩尚不到三千兩。可若是將八千七百八十匹生絹摺合銀兩,則高達六千餘兩。這不是憑空倍增了歙縣百姓稅賦?”
“真是膽大妄為!”
朱允炆氣憤不已,這些地方官員還真的是能撈錢,朝廷要的錢是有定額的,他們倒好,只動動筆桿子,修改幾個字,錢糧憑空就增加了一倍!
周登繼續拱火:“這位大人還不知道吧,徽州府雖將夏稅生絲的名義改為了是人丁絲絹,但徽州人是不養蠶的啊。”
“什麼?”
朱允炆吃驚地看著周登。
周登嚴肅地點頭道:“徽州土地貧瘠,不適養蠶。想要繳納生絹,歙縣百姓必須先將糧食賣出,有了銀子之後,拿著銀子去買生絲,之後才是繳納給官府。”
朱允炆徹底憤怒了,這群地方官這是沒事找抽啊,為了自己一點利益,耍得一縣百姓團團轉,而且還轉了幾十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