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妃看得很投入,時不時還會拍手叫好。

這裡是吳縣,距離蘇州不過三十里,乘船而下,無需半日。

只不過連日在船上講故事,連個背景都不換,總不是個事,加上叢佩兒耐不住寂寞,又沒人陪她玩,船上也沒空間給她練武,早就悶壞了,攛掇寧妃上岸多少次了。

巧的事,吳縣士紳趙大戶家的兒子趙修明考了二十八年,終於在四十歲這一年考中了童生,這才大張旗鼓,開了戲臺,宴請四方。

來者不拒,遠近皆客。

朱允炆等人正好也餓了,便蹭了一頓飯,看一場戲。

仔細聽戲,耐下性子去聽,去看,可以感覺到其中別樣的魅力,只不過這一縣之中的戲班子水平有限,在京城見多了“戲霸”,比如文工團的慕容景兒,唱戲極是動聽。

就因為朱允炆聽入迷了幾次,害得馬恩慧擔憂不已,說什麼天下美女子多得是,會唱戲的也多得是,慕容景兒如何都是不可以的。

教坊司出身,意味著慕容景兒與皇室無緣。

朱允炆很是鬱悶,難道聽戲入迷就是對人花痴?那後世偶像貼牆上滿滿當當的,還不得成了痴呆?

吳縣的戲,也只能說是馬馬虎虎,圖個熱鬧與消遣。

曲終人散,主人家登場。

“諸位,諸位。”

年過花甲的趙大戶臉上堆笑,全是褶子,學著書生模樣朝臺下作揖,從中間轉到左邊,然後轉到中間,再轉向右邊。

弓著腰打轉的滑稽樣子惹得眾人鬨堂大笑。

“大戶,你孃的就不知道直起來腰,再給東西兩面作揖啊?”

有人開口喊道。

趙大戶絲毫不以為忤,站直了身,喊道:“楊家樑子,你少在這裡嫉妒,老子的兒子現在是童生了,你兒子呢?”

楊樑子站起來,一隻腳踩在凳子上,拍著大腿喊道:“我兒子正在用功苦讀,用不了兩年,一定能考出來!你兒子都用了二十八年,我兒子用個二十年怎麼就不行?”

趙大戶哈哈大笑起來,對眾人說道:“諸位,讓我說,我兒子之所以能考中,還是天資聰慧,是塊讀書的料……”

朱允炆嘴角有些抽動,眼下是七月份,這個時候根本就不是院試開考的時候,在七月份中了童生,那只有一種可能:

錄遺。

所謂錄遺,就是補考。

也就是說上次院試的時候,因為拉肚子、忘帶准考證,堵車等等,沒有來得及參加考試,這個時候也不用尋死覓活,等幾個月,省裡如果是統一補考的話,你就可以再參加了……

當然,這也就是個學前班升小學的考試,補考神馬的,很常見。

不過,考試雖然簡單,但你也得把八股文給寫出來才行,如果寫成十八股文,死活也是不可能讓你透過的。

通不過,那你就不是童生,或者說你就不是秀才。不是童生,那就沒有鄉試的入場券,就像是你幼兒園還沒畢業,直接跳三年級,這不合適啊……

童生並不都是小孩子,像趙修明這種四十歲的有,比他爹張大戶還大的也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