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海軍是無敵的,如果有人敢來侵犯大明,那就禦敵於海門之外,只有卵蛋才縮在陸地上,任由敵人進出家門!

大明海權的衰落,伴隨著的是造船業的衰落。明末,不見明初之風采強盛,可謂令人唏噓與感嘆。

寶船到了巔峰,既然都到頂了,看看日出,吹吹冷風,也該下山了,這似乎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,可是,這一次下山,標誌著大明與西方在造船業上的差距正式縮短,並在半山腰時相遇。

不幸的是,西方人是上山,而華夏是下山。

歷史很多事,不可能用風水、氣運之說來解讀,但如果觀察大明與後清衰落與西方崛起的曲線,找一個決定上山還是下山的點,那一定是在明朝……

朱允炆不希望看到大明造船業的衰落,不願意看到寶船之後再無寶船,不願意看到這些匠人們自以為達到了巔峰,就此頹然地重複,而再無創新之舉!

圍困人最堅固的城,是定勢的思維,是自認為已經沒有出路了,是覺得做到了最好,沒有了改進空間。

可發展的哲學告訴朱允炆,一切都是永無止境的,這個世界任何事皆是如此。

所以,這些人既然都到了山頂了,那就別忙著下山,看看初陽,休息下,再抬頭看看前面的白雲處,還有一座更高的山峰,打起精神接著爬吧。

不給他們一個新的目標,這些人會死去,“追求”死去,只剩下軀殼……

“皇上,已經準備好了。”

侍衛走過來彙報。

朱允炆微微點頭,對眾人說道:“既如此,那朕就讓你們開開眼,希望你們永遠記住今日。”

梁尚才、王二等匠人疑惑不解,黃福、萬海平等人對視了一眼,跟了上去。

眼前是一處水池,是專門用來浸泡木料的,船隻中有不少位置需要讓木頭彎曲,而這就需要陰木頭,然後再作其他處理。

朱允炆看了看池邊的鐵鍋,走了過去,嘴角含笑撿起鐵鍋感覺了下重量,然後回頭對眾人說道:“這是鐵鍋,是純鐵,還需要檢查下嗎?”

“呃……”

眾人錯愕。

朱允炆剛想走近水池,一旁護衛連忙走過來攔住,道:“皇上,水池危險,還請讓屬下來。”

“無妨,退開。”

朱允炆自然不會將這點水池放在眼裡,後湖都遊了幾次了。

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,朱允炆小心地將鐵鍋放在了水池上,鐵鍋微微一沉,吃水一寸許,然後穩穩當當地停在了水面上,因為沒有風,顯得十分平靜。

“鐵鍋為何能在水上飄著?難道鐵鍋不是鐵,是木頭?換言之,既然鐵鍋都能在水上漂浮著,那為什麼鐵船就不能在水上漂浮著?”

朱允炆嚴肅地問道。

梁尚才、王二等人都驚呆了,目不轉睛地看著水面上的鐵鍋。

沒錯啊,這是純鐵打造的鐵鍋,看那熟悉的樣子,不就是從灶房裡直接拿出來的嗎?要不然灶房的白鬍子也不會跟到這裡來啊。

可是,鐵怎麼能浮在水面上,莫不是皇上施了什麼法術?

王二有些不信邪,走了過去,直接將鐵鍋拿了起來,敲了敲,確係鐵鍋,而且還跟自己腰間的錘子質量差不多。

對啊,錘子……

王二從腰間取出錘子,想了想,放在水面上,噗嘍一聲,見底了……然後揉了揉腦袋,將鐵鍋放在水面上,依舊漂浮在水面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