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明喪制:一視同仁(第2/3頁)
章節報錯
楊重九並非是尋常百姓,他曾考取過功名,不過學問有限,只得了“秀才”,還遠不是什麼官,連做官的資格都沒有。
即便如此,在這忻州小地方,他也算是個“名人”。
楊重九簡單地將事情說了一遍,最後嘆息道:“哎,說到底,還是不能相信朝廷。發的文書倒是花哨,說什麼不會強制百姓遷移,會給予科舉有待,依我看,南京和這忻州衙門沒什麼區別,都是想拿就拿,想要就要,誰管過百姓死活。”楊溥聽著不對味,忻州府衙這麼胡來,那朝廷移民之策就變味了,很可能還會引起民間抵制。
百姓對官府的移民之策本就持懷疑態度,現在倒好,忻州直接撕破了朝廷的臉,公然叫囂強制移民,還拿黃家拿捏,其他百姓怎麼想?
要了人家的煤礦山,還要了人家的根基,這忻州知府可真是厲害,翻手之間,決人生死啊。
茹瑺弄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,胸口鬱結了一口氣,沉聲道:“這些官員,當真是無法無天!”
楊重九擺了擺手,示意道:“你是商人,還不清楚官員的油滑?說到底,朝廷沒把我們當人看啊。這無論是誰的世道,總還是沒人在乎老百姓。”
茹瑺臉色有些難看,只堅定地說道:“朝廷不會對此坐視不管的,這件事一定會有個結果。”
“呵,信朝廷?還不如信彌勒佛。”
“什麼?”
茹瑺眼神一寒。
楊重九沒有注意到這一點,只無奈地說道:“這是百姓常說的一句話,至少彌勒佛是不會騙人的,可朝廷卻屢屢欺民騙民……”
茹瑺心頭猛地一沉。
白蓮教在這山西也有著根基!
不過想想也是,在苦難與悲情中的百姓,自然會被白蓮教“結社”、“兄弟幫扶”所吸引。
畢竟白蓮教不分貧富、姓別、年齡,男女老少只要願意均可加入,乃至於“男女雜處”。
他們生活在黑暗之中,自然追尋光明。
想要瓦解白蓮教,就需要讓大明朝廷的光芒照射在百姓身上,否則,他們將永遠站在暗中,或順從於朝廷,或順從於白蓮,或順從於道、佛!
茹瑺謝過楊重九,看了看黃家大門,對一旁的楊溥道:“既然我們來了,就憑弔下老人吧。”
楊溥點了答應。
茹瑺打算“撞門喪”,並不是出於禮貌問題,畢竟黃家死的人不是官員,還輪不到茹瑺這種高官來哭兩嗓子。
在這背後,還隱藏著另外一層深意,那就是對民間喪俗的調查。
茹瑺此番進入山西,絕不只是負有監察移民一項使命,還有訪查民間,瞭解民情的使命。
在其他時代,喪俗的問題多不會引起朝廷高官的注意,畢竟底層有底層的搞法,一般也不會違禁。
但明代初期是不一樣的,根子還是出在元朝身上。
元朝嘛,蒙古族建立的朝代,作為一群遊牧民族,“收繼婚”自然也帶到了中原,父親掛了,娶了母親(非生母),兄弟妻,那也不是不可以娶的……這種“亂倫”,極度違背儒家傳統禮法的事,經常出現於元朝。
高官貴族如此,上行下效,自然也就影響到了民間。
即便是在洪武時期,這種“收繼婚”在漢族地區,也並非是完全杜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