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允炆站在龍江碼頭,肅然而立,遠處的汽鳴聲已可以聽聞。

羅封、姚順、項大同、張關山等人站在船舷側,看著沿岸的燈火,無數軍民肩並肩手持火把,將長江兩岸照亮。

走過了十里,燈火依舊不減。

不知道來了多少軍士,不知道來了多少百姓,只知道,這燈火連水接天而去,沒有個盡頭。這一晚,好像金陵的人空城而出,好像長江以北的百姓,也站在了長江邊。xь.

沒有商船,沒有路人。

只有安靜的長江水,等待歸來的親人。

阿查亞抱著張回明,震驚得無以復加,如此璀璨的燈火,如此肅穆的場景,平生中不曾見到。岸邊的人,有身披鎧甲的軍士,有攙扶著老人的男人,有抱著孩子的婦人,有拉著弟妹的少年。

所有人都沒有說話,只是安靜地看著歸來的船隻。

張關山、羅封等鐵骨錚錚的漢子,在這一刻早已泣不成聲。

「三聲汽鳴!」

朱能傳達了命令。

汽鳴拉響,傳盪開來,如同感謝。

船擺入秦淮河口,走出沒多久便看到了龍江碼頭。

那裡,燈火璀璨如晝。

蒸汽機關閉了。

長櫓伸出,小心靠岸。

經過多年改造,不斷擴建,龍江碼頭已經足以容納一支艦隊。

朱能、駱冠英、趙世瑜等人下了船,羅封、張關山等六人也跟著下了船。

朱允炆、朱文奎、一干文臣武將,看著歸來的人。

朱能有些心酸。

只找來六人回家,可迎接這六人的,卻不只是六個人,皇上來了,太子來了,文臣武將來了,金陵衛軍士與百姓都來了,這數量,六萬都不止了。

為了這六人,為了將士遺骨!

他們,都來了。

朱能帶軍士行禮,肅然喊道:「西路水師大船長朱能,奉旨西出美洲尋找武義大船隊水師兄弟,現接回武義大船隊水師將士六人,連其家眷,合計八人!接回骸骨七百三十二具!現特來繳令!」

聲音裡,充滿悲壯。

朱允炆抬頭看去,看到了羅封、姚順等人,也看到了一個婦人與一個孩子,目光抬起,看到了船上的軍士,捧著一個個骸骨的木匣。

在這一刻,朱允炆不知道說些什麼,抬起頭,只感覺清風吹來,眼已溼潤,上前一步,沉聲喊道:

「夜航長江歸家路。

英雄何處,此生歸來枯骨。

燈火連綿接星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