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,船隻便可順利停泊。

乘小船上岸,朱棣踩在結實的地上,總感覺有些恍惚。

漫長的航行終於結束。

而這結束,意味著燕國建造的開始。

朱瞻基和唐賽兒一起,將日月旗的旗杆插在了岸邊,相視一笑,便走向碼頭,招呼船上的人下來。

軍士先上岸集結,然後百人一組,向周圍五里之內進行地毯式探索。剩下的軍士則開始招呼匠人,拿起斧頭去砍樹,準備營造營寨。

為了便於將物資從寶船之上搬運下來,朱棣下令將所有小船連在一起,鋪成道路。因為這裡不是戰場,就不需要擔心誰會點一把火全給燒了……

朱能、駱冠英同樣派軍士上岸,幫助朱棣搜尋周邊,在建造完成外圍營寨之後,便帶軍士繼續向北前行。

朱棣帶了三十艘寶船,而這些寶船裡面,皇帝只答應給朱棣留四艘,其他的寶船水師需要帶走。

按照約定,朱能、駱冠英與鄭和、沈偉的船隊在抵達美洲之後,先行展開為期六個月至十個月的沿岸與上岸搜尋。

無論有沒有結果與發現,都需要在建文十四年三月南下,前往一個名為巴拿馬的地方,從那裡點燃匯合的煙柱。最晚在十四年六月之前實現東西航行的碰面,以驗證地圓說,同時帶軍士穿過巴拿馬,交接彼此的船隻,鄭和、沈偉帶走朱能、駱冠英的船隻,包括朱棣的那一批寶船,而朱能、駱冠英將進入太平洋,從太平洋返回大明。

在朱能、駱冠英離開時,看到了日月港開始升騰起黑色的煙柱,這是朱棣在召喚。

北美洲西部。

鄭和看著濃烈的煙柱滾滾通天而去,命人留下日月旗,並立下木牌,寫下「水師來接你們了,留在此處,我們會回來」。

萬青林目光中透著哀傷,毛舟泰等人也止不住嘆息。

找不到他們的蹤跡。

岸邊沒有半點人生活過的痕跡。

「繼續向北!」

鄭和下令。

每隔一百里,便會派人點燃一次煙柱。

鄭和、毛舟泰等人相信,若武義的人當真來到過這裡,那一定出現會出現在海面,對於有限的人手來說,他們不太可能深入到山林之內,大海更能讓他們生存。

如果在,那一定在海邊或距離大海不遠的地方。

只要燃起煙柱,他們一定可以看到。

一點一點地找。

船隊向北,緩慢前行,加上夜間不能出航,以免錯過對岸邊的觀察,更讓搜尋變得漫長。

日子一天天過去,找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。

鄭和從單衣,換上了秋服,又穿上了棉衣。

夜間,岸上。

鄭和看著眼前的篝火,原本堅毅的臉龐上也出現了一絲不確定。

南美洲沿海找過了,巴拿馬那一條漫長的海岸線也找過了,北美洲沿海應該找尋了一半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