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老一代,新一代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柴大田喊出。
船舵轉動,寶船與大福船調整了方向。
在明暗不定的海域裡,在狂風暴雨之中,船隊竟出奇地保持著陣型朝著一個方向前進。
蒸汽機賦予了船隊速度與機動。
不到半個時辰,風力逐漸變小,終於看到了遠處藍天。半個時辰後,船隊終於出了風暴區,抵達了風浪相對平靜的海域。
「檢查船隊!」
鄭和下達命令。
直至十五艘寶船,十五艘大福船全部報平安的訊息傳回來,鄭和才安心下來。不過這次風暴帶來的顛簸依舊讓五百餘軍士受了不同程度的傷。
趁著風和日麗,鄭和召集了所有船長,商議下一步的行進計劃。
鄭和拿出了海圖,嚴肅地看著眾人:「自勃固島與朱能、駱冠英、燕王船隊分別之後,我們一路向東,中途經過了一處島嶼,作了休整,之後進入這太平洋之中。在這一片大海里我們已航行了四十六日。」
「結合航行方向、航行速度、海圖、欽天監判斷等,我們目前距離南美洲很可能在三千里至五千裡之間。若不出意外,我們可以在十日之內看到大陸,縱有些偏差,也不會超出二十日。最後這一程路,務必要小心謹慎。」
沈偉、袁逸塵、萬青林等人興奮不已。
相對於第一次遠航走非洲經大海至南美洲,這次航行要快得多。船隊於建文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離開金陵,如今算日子,應該是建文十三年二月底,還不到三月份。這離不開蒸汽機的助力,也離不開遠航經驗的積累,離不開這些年來航海技術的發展。
鄭和話鋒一轉:「最開始,我們計劃先前往北美洲,第一時間展開對武義大船隊的搜尋。但這一路走來,我決定我們還需要先登陸南美洲。」
萬青林有些疑惑,連忙問:「按照朝廷推測與洋流分析,武義大船隊的人手應該位於北美洲吧?為何我們還要先前往南美洲,不直接沿海岸線向北?」
沈偉想了想,道:「武義船隊的人若還在,經過如此長的時間想來也已虛弱到了極限,我們早點北上,對他們來說便是多一分希望。」
鄭和看向毛舟泰,毛舟泰走出來,認真地說:「你們講的並不是沒有道理,直接北上確實更可能找到武義船隊的蹤跡。只是,從第一次登陸南美洲算起,如今過去了接近五年之久。如此長的時間中,若武義船隊當真還在,那他們很可能透過輿圖、山川河流已經知曉自己登陸的並非南美洲而是北美洲。如果他們分兵,派人南下,那我們很可能會在南美洲找到他們的蹤跡。」
袁逸塵點了點頭,贊同毛舟泰的看法:「雖說這種可能性很小,但我們不能放棄。尤其是當下航行方向直指南美洲,我們應該順勢在那裡登陸,進行為期兩至三個月的找尋。我們也可以藉助南美洲的土著,如果他們還記得我們,讓他們找尋、留意。」
鄭和看向沈偉、萬青林等人:「推算當下,朱能、駱冠英與燕王的船隊很可能此時剛剛從非洲
西海岸出航,他們想要抵達北美洲,時間上要比我們長一些,加上後續登陸休整,我們至少有兩個月的時間可以在南美洲這裡找尋,若沒有結果,便北上於北美洲登陸。」
沈偉想了想,最終點了點頭:「這樣也好,南美洲裡還有不少失去蹤跡的軍士,如果能找到他們也是一件幸事。」
鄭和目光中有些哀傷。
對於原始叢林中少數人的失蹤,往往就直接等同於死亡。武義大船隊因為人手較多,若他們能團結,不過於分散與冒險,還是有希望活下來。
「那就這樣定下,南美洲登陸!」
鄭和堅定地下令。
眾人齊聲答應。
不久之後,蒸汽機再次發出汽鳴聲。
鄭和站在甲板上,看著不少年輕軍士的臉,嘴角帶著笑意。
老一代完成了使命,正在老去。
新一代正在接過使命,快速成長。
這不只是遠航船隊正在新老交接,大明朝廷也是如此吧。
三月的北京百花還沒有殘敗,朱允炆便收到一封接一封的訃告文書。
在交趾擔任布政使多年的張紞去世了,這個曾招撫雲南,又招撫交趾,為一方土地安寧嘔心瀝血的文臣走了。
禮部還沒有為張紞想好諡號,齊泰因檢視黃河不慎落水,找到時已沒了呼吸,開封府百姓為之哀痛,整個河南充滿悲傷。
何福在金陵也沒安享晚年,在病痛纏身之下離開了大明,臨終之前滿是遺憾,留下一句:「盛世將至,而吾將死,羨煞後來人!」
一時之間,洪武時期的文臣武將開始凋落,而新成長出來的官吏開始走到臺前……
 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