撒馬爾罕。

哈里帶領庫雷山、尼克、特爾戈等一干大將,包括丘、狩、孫恩等一干文臣,東出撒馬爾罕城十里,迎接大明的使團。

說是使團並不恰當,更應該稱之為軍火運輸隊。

負責押運火器的不是別人,而是曾在西疆作戰、立下過大功,被任命為孛羅衛指揮使的蔡熊英。

對於哈里親自迎接,特爾戈、尼克等人是不贊同的,畢竟大明此番運輸火器的人手不是幾十幾百,出點事可以應對,他們來的是五千人。

而這五千人,清一色全是西疆都司下屬的衛所軍士,一旦想要做點事,頃刻之間便是虎狼之師。何況他們運輸的便是火器,大量的火器,一旦出手,連個跑的機會都難有。

哈里作為帖木兒國的王,實在不應該冒險。

但孫恩、庫雷山、丘與狩等人極力支援哈里親自迎接,以表示對大明給予火器的重視與感謝。當然,更深層的考慮是,在城外十里遇到麻煩,至少城內還有個應對的機會,或疏散王室的人撤退。若是等蔡熊英帶人到了撒馬爾罕城門口再迎接,整個城池都將瞬間暴露在大明的炮火之下。

哈里相信自己的判斷,朱允炆現在並沒有精力進攻帖木兒國。

瓦剌的臣服與安置牽制了西疆大部分精力,分化瓦解草原沒有五年、十年根本就做不好。何況大明屢屢征戰,雖都取得了大勝,可百姓的疲憊是不可避免的,大明將會休養生息,而不是再次踏上征途。

何況大明皇帝接受了薩賓娜,簽下了大明與帖木兒國和平盟約,不可能在盟約生效這一年就抽出刀子。

哈里看到了大明的車隊,連綿而去,看不到盡頭。

蔡熊英、周山等人驅馬先至,看到哈里親自迎接,爽朗一笑,翻身下馬行禮。

哈里迎上前:「蔡將軍,周將軍,辛苦!」

蔡熊英豪氣地說:「哈里國王,我們奉命運輸火器前來。既然國王在此,那就在此處交割如何?」

哈里看著一輛輛推車遮了氈布,知道下面是渴望已久的火器,笑道:「此處如何能招待好大明的兄弟軍隊,理應進入撒馬爾罕,本王已命人準備好了美味佳餚,以款待辛勞一路的你們。」

蔡熊英擺了擺手,拒絕道:「陛下有旨意,送至火器之後交割清楚便需即刻返回西疆行省,不得多停留,以免讓帖木兒國百姓擔憂。」

「這……」

哈里沒想到朱允炆竟是如此貼心,這樣倒顯得出十里迎接的自己有些小人心思了。

蔡熊英看著車隊緩緩停了下來,便從懷中拿出一份文書:「根據陛下旨意,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批文,西疆都司護送一批火器交給哈里國王。這裡是第一批火器,包括大明最先進的三十門虎蹲炮,三千火藥彈,還有三千神機炮,一萬把火銃及相應火藥,煩請哈里國王派人盤點清楚。」

哈里激動不已。

雖說三十門虎蹲炮少是少了一些,可聊勝於無。

帖木兒國也不是沒有火器匠人,他日研究研究,說不得就能仿製出來。一旦擁有了這種殺器,帖木兒國重振雄風不是空幻的夢。

哈里見蔡熊英如此乾脆利索,也沒有矯情,命令庫雷山、孫恩帶人盤查,並打算讓人回去調一批黃金、白銀過來,蔡熊英連忙攔住:「運來火器是西疆都司的事,但接收黃金白銀是西疆布政使司的事。這筆錢還需勞煩國王派人送至烏魯木齊布政使司衙署。」

哈里有些疑惑,一手交貨,一手交錢不是挺好的一件事,為何要這麼麻煩。

丘在一旁解釋道:「若軍隊擅自收錢,很可能會導致軍隊腐敗,為了得到錢財,私自外運火器。將運輸火器與收取錢財分開交給兩部

分人負責,可以確保貨是貨,錢是錢,兩者不混。」

哈里聽聞連連點頭,忍不住感慨:「大明強大不是沒有道理的,就這一套管理下屬的方法便足以讓我們學習。」

丘十分贊同:「我們需要向大明學習的東西多著呢。」

哈里臉色肅然,目光堅定。

帖木兒國想要超越大明是不可能的了,翻看丘與孫恩帶來的建文報,大明出現了一種名為火車的鋼鐵怪物,可以呼嘯而來,呼嘯而去。

跑得快沒什麼,帖木兒國的戰馬未必輸給火車的速度,可問題是火車可以容納很多人,很多物資,可以不用吃草、不用休息,晝夜奔跑。

大明的前進是大踏步的,帖木兒國只能踩著他們過去的腳印,一點點向前追趕。

向大明學習!

庫雷山等人點數清楚,確認並沒有問題。

哈里在交割文書中籤了字。

蔡熊英指了指身後列隊的三十名軍士,對哈里道:「按照約定,大明會留下三十名軍士負責教導火器的使用,並確保帖木兒國所有來自大明的火器一律不向東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