岸邊的百姓看到官員恭恭敬敬對一個少年,誰還不清楚他是太子?

朱文奎後知後覺,等曬了半天太陽才明白,這群禮部的傢伙將自己當猴一樣讓人觀瞻呢,索性以肚子不適跑了。

一日一段路程,待在船上實在是無聊的緊,朱允炆幾次想下去看看,都被官員勸阻。

一晃十幾日過去,船隊抵達了徐州,行程過半。

一匹快馬奔至徐州碼頭,送來一份緊急文書。

朱允炆很快便看到了瞿能送來的文書,召集內閣與六部官員等人商議。

解縉看過文書之後,欣然大笑:「瓦剌分解與安置順利,此乃是可喜可賀之事,臣恭賀皇上。」

楊士奇連連點頭。

瞿能受降瓦剌,並完成了初步分解與安置,耗費了一個月的時間,分別拆解瓦剌部落各自離開杭愛山,初步實現了瓦剌從整體切分為數百部分的目標。

現如今把禿孛羅、薩穆爾公主、妣吉等人在前往北京的路上,說明瓦剌的貴族與高層基本被抽離開來,只靠著底層的那些人很難組織出強大的力量,這對於羈縻草原,長期弱化草原大有好處。

朱允炆命人掛起輿圖,看了看北面邊疆,沉聲道:「水泥築城,加大對草原的節制與控制力度,爭取早日在草原之上形成城鎮,讓商人進駐城池,開百業,輸寶鈔。另外先生北調,推教化。草原之上種種之事方是開端,大意不得。楊榮,你熟悉草原,莫要隨我們去北京了,直接出關,負責統籌各中事。」

和平安置並不意味著沒有矛盾,沒有問題。

恰恰相反,充滿苦難的安置,強硬的安置,問題反而更少,越是和平與妥協的安置,問題反而更多。因為人是有索求的,索求可能是沒度的,因為不平衡,很可能會發生各種問題。

出於大局的考慮,大明在這個過程中很難直接使用武力,而這就意味著需要官員有智慧來應對各種問題。

楊榮是一個好的人選,他是文官出身,做事果決,又有著豐富的從徵經驗,善於在棘手的問題中找到破解之法,有著極強的大局觀。

面對突如其來的命令,楊榮沒有半點猶豫,當即走出:「臣領旨。」

朱允炆對楊榮寄予厚望:「草原能不能成為大明的草原,就看你的智慧與能力了。你要記住四個字:剛柔並濟。」

楊榮瞭然。

朱允炆並沒有無底線包容瓦剌,該剛強的時候,就應該上鋼刀,剛柔的時候,是需要輕輕安撫。

楊榮下了船,奉旨帶走了二百軍士,直奔宣府而去。

在天亮之後,船隊繼續向北,踏上了遷都的後半程。

烏斯藏,洛隆。

領主瓦博正在與三個兒子博納、博山、博烏商議對策。

大明軍隊已經從麗江府登山了,聽說阻攔其前進的七百多

勇猛的烏斯藏奴隸兵被無情地殺死,芒康那裡恐怕是守不住了。

一旦大明的軍隊佔領了芒康,下一步必然是朝著邦達、昌都的方向前進,到那時,洛隆將暴露在明軍面前。

博烏握著粗大的拳頭,甕聲道:「父親,不就是明軍,咱們還怕他們不成,我們可是高原之上無法勝的戰士,有著多達一千強大的奴隸,只要我們主動出擊,一定能將那些孱弱的大明人殺個片甲不留!」

博納暼了眼三弟,皺眉對瓦博道:「明軍攜帶了大量的火器,聽說芒康等地派出的人手在大明軍隊面前不堪一擊。我們這個時候選擇對抗大明,會不會容易吃虧?」

博山不高興,直接呵斥:「大哥性情軟弱得很,誰不知道芒康的那些奴隸並無多少戰力,也就是收拾收拾院子,砍一棵樹的本領,幾年前還聽說芒康有些奴隸竟然天亮了還在睡懶覺,他們打不過明軍,定是睡覺的緣故,我們可不會如此愚蠢。」

瓦博重重點了點頭:「沒錯,芒康是軟弱的,沒力量的,他們輸給大明算不得什麼。這一年來,我們品嚐到了吞併其他領主的好處,從六百奴隸增加到了一千奴隸,實力壯大了這麼多,還擔心大明作甚?」

博納著急起來,勸阻道:「明軍可是有火器,他們的火器傳聞中比元朝的火器更是厲害,我們不能不防。」

博烏拍了拍厚實的胸膛:「我這身肉,還擋不住明軍那破爛的火器不成?」

瓦博很是滿意,笑著點頭:「強大的戰士是不畏懼任何武器的,倒是你博納,實在是太過軟弱。去年來的和尚說得對,小規模的領主沒有未來,我們想要變得強大,就必須不斷吞併其他領主,成為最大的一個領主,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烏斯藏當獨一無二的王。」

「大明如此急不可耐進入烏斯藏,說明他們想在這裡當最大的領主,這是我們不能答應的事。如今只能是戰鬥,將大明人趕出去。一旦戰勝大明,我們洛隆將贏得巨大的聲望,到那時,其他領主將會紛紛投降,成為我們的力量!」

瓦博咧著嘴,憧憬著未來。

無知的未來。

「最近事多,能多更的時候我儘量多更,實在來不及,也請理解下,驚雪謝過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