茹瑺接過文書看了看,微微搖頭:「朝廷很需要俘虜啊。」

瞿能哀嘆:「自代王之亂後,山西的煤礦可就全部劃歸給了工部和五軍都督府,工部負責開採與管理事宜,五軍都督府負責看管、維穩與監督。你也知道,煤礦挖多了,總難免出現礦難,陛下不想犧牲太多大明百姓,只好將主意打在了這俘虜身上。」

茹瑺皺眉:「其他地方的俘虜,朝廷拿去也就拿去了,可西疆這裡,人口實在是太少了,如此廣袤的疆土,太多荒無人煙之地。若能將這些俘虜轉化為

大明百姓,可以多開墾出數十萬良田,多收穫近百萬石糧……」

瞿能清楚茹瑺希望西疆能早日興盛起來,作為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域,只靠著來往不定的商人,很難實現西疆的長久興盛。

一旦商路因為一些原因斷絕,那商人將會離開西疆,到時候西疆依舊是落後與荒涼,那西疆布政使司多年的努力與經營,又給百姓們帶來了什麼?

商業是重要的,但農耕才是根本。

唯有在西疆大力發展農耕,這裡的人們不愁吃穿,哪怕是商人都走了,至少西疆的百姓不會餓肚子,流離失所,四處遷徙。

可因為西疆地處偏遠,加上亦力把裡遭遇的戰火不少,這裡的人口本就很少,關內的人也樂意遷移過來,朝廷哪怕是遷移人口,也是朝著東北糧倉、北平等地,不太可能送到西疆來。

人,是發展的根本。

可西疆的人,太少。

茹瑺想了想,起身道:「我給朝廷寫文書,請求陛下準我們留下一批俘虜,哪怕是留三千也好。」

三千人,一人五十畝地,就是十幾萬畝田,一畝田收個一石五斗,就是二十多萬石,這些糧食,足夠養幾萬人一兩年了。

瞿能嘆了口氣,微微點頭。

茹瑺的初心是好的,只怕朝廷不會答應,畢竟這裡是西疆,而俘虜是瓦剌的人,這些人很可能哪天出門種地的時候,搶一匹馬就跑路了。

茫茫草原、戈壁、沙漠,想追幾個人可不容易。

「你聽說了沒有,商人帶來訊息,金陵修了一條純鐵的道路,名作鐵路。」

瞿能想起來什麼,開口問。

茹瑺一邊研磨,一邊回道:「倒是聽說了,好像是匠作院在研究一類新的蒸汽機車輛,可以在鐵路之上跑。只是不知道何時會出現。」

瞿能心情不錯地說:「其實已經出現過了,大閱兵時,皇上乘坐的那蒸汽機車輛就是原型,原以為只是一個皇上心血來潮的玩物,不成想要搬到鐵路之上了。據金陵來信,一旦鐵路之上的鋼鐵機車成功,那將是遠超混凝土道路的工程。」

「哦,怎講?」

茹瑺認真起來。

瞿能從懷中,掏出一份信件:「這是我家子侄瞿恆來的信,你看看。」

茹瑺知道瞿恆,這是匠作院的監生。

信中內容很多,茹瑺直接掠過,看向鐵路方面的事。

「他日鐵路鑄成,蒸汽機車將有望日行八百至千里,大明疆土將全部由鐵路連線,邊疆之地再無遙遠一說,西疆至北平,往返不過半月……」

「行軍速度將超出想象,地方之亂將不再是朝廷之害。朝亂起而夕平滅,千里路途,兼攜物資,後勤無憂……」

「雖此願景遙遙,然可窺未來壯觀之景象。大明之威,猶如日月,萬民仰之!」

茹瑺深深吸了一口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