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北海?」

徐輝祖有些驚訝。

朱棣嚴肅地點了點頭:「韃靼將部落遷移至了北海,想要將其部落一網打盡,我們就必須北上。現在還沒袁嶽軍隊的訊息,這小子估計是搶我們前面去了!眼下最困難的,莫過於過冬衣物不足。」

這次戰爭畢竟是準備時間有限,資源調動有限,加上想著秋日結束戰爭,並沒有充分考慮到草原上過冬的問題。

眼下天漸寒,又要向北,就必須考慮過冬的問題了。

徐輝祖低頭看了看地上的重甲,緩緩地說:「咱們不缺過冬的衣物吧,有那麼多羊皮羊毛,臨時趕製一批冬衣還是沒問題的。兀良哈是袁嶽的功勞,韃靼這裡的功勞不能讓給他,我們需要抓緊才是……」

金陵,武英殿。

朱允炆收到了南洋水師與舊港宣慰司的捷報,審視著輿圖,見整個蘇門答剌半島已全部在明軍控制之下,終鬆了一口氣。

不管過程是否正義與否,不管殺戮是不是多了一些,戰略大局達到了,那就是正確的。

馬六甲海峽太過重要,扼守東西海道,是抵禦即將崛起的西方的橋頭堡,也是大明進入西方海域的基地。

南洋建設需要提上日程了,只靠著一衛之兵與水師是不夠的,多弄點軍士過去才行。

解縉、楊士奇將沙盤之上,南洋中的黑色旗幟撤了下去。

楊士奇看向南洋方向,交趾算是大明在南洋的後盾,渤固如同海上花園,而蘇門答臘則是前沿據點,唯一有點美中不足的是,占城國實在是有點礙事。

占城國雖然面積不大,但位置都是緊要的,不僅挨著海,有極為出色的天然港口,還有廣袤的河州之地,稻穀一年三熟,產量比交趾還多……

只是,現在沒有收拾占城國的藉口。

朱允炆也沒有急著擴張,看著沙盤中的南洋位置說:「我們在南洋的力量還是薄弱了一些,朕以為,可調兩至三個衛的軍士前往南洋。」

解縉自然是支援:「眼下海洋帶來的利益頗多,加大衛所部署是理所當然的事。

楊士奇深深看了一眼朱允炆,緩緩地問:「陛下,臣聽聞皇室儲備了海量的絲綢,不知是否為真?」

朱允炆坦然承認:「沒錯,皇室內部儲存的絲綢已達六十萬匹,朕不打算將這批絲綢投入商鋪之中,等鄭和回來之後,讓他再次出航下西洋,將這些絲綢帶到西方諸國,換一些金銀器物也好。」

海量的儲備若是投入商鋪之中,恐怕會在短時間內擊垮絲綢產業,反而對大明商業、百姓都沒好處。

傾銷這種事,需要對外進行。

歷史上,西方用堅船利炮強行開啟華夏市場。現在輪到朱允炆了,自然也需要用差不多的方式,開啟西方市場。

如果西方人識趣,乖乖拿錢財物換東西,如果不識趣,不開啟市場,那大明也不是不可以開兩炮的。

大明想要完成原始積累,想要擁有雄厚的資本去發展資本,去穩固先進的地位,要麼對內盤削,要麼對外掠。

朱允炆找不到更好的道路,去實現大明國力的更進一步。再說了,國內市場不夠大,也不方便衝擊,至少現在還不是時候。

只能將目光投向西方,看向歐洲。

「也不知寧王在非洲到底如何了。」

楊士奇感嘆道。

朱允炆微微皺了皺眉頭,這個答案自己也很想知道。

按照預期計劃,朱權此時應該將力量延伸至地中海附近了吧,他是否有足夠的能力,去組織各方力量開鑿蘇伊士運河,這事關大明能不能控制西方,扼守西方,從而將西方封鎖在大陸之上,讓其再無法實現資本積累與擴張!

朱權,你不會辜負朕的期望,對吧?

「明日中秋,後面是國慶,驚雪先祝大家中秋快樂,闔家團圓,事事順遂,也祝願我們的祖國,富強昌盛。

另外,這段時間後腦勺有一根筋突突突的跳疼,後面幾天先容驚雪緩幾口氣,暫時一更。

如果不能恢復需要去趟醫院看看,假期之後我會早點恢復兩更,大家體諒。

願大家身體健康,多陪伴家人,願所有讀者們都好好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