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輝祖看向段雲:「若你代替袁嶽,你會如何做?」

段雲不假思索:「我會更貪功,等你們來的時候,揮舞日月旗的,應該是我,而不是一二斥候。這說明啊,袁嶽還沒完事……」

「我去你大爺!你不早點說,全力進軍!」

徐輝祖著急了。

孃的,這年頭弄點軍功容易嘛,直搗黃龍這也是功勞,誰會嫌棄功勞小還是大?

劉啟夏、阿爾斯郎等人也明白過來,袁嶽是發起了對韃靼部落的進攻,可他未必結束了進攻,說不定剛打起來,也說不定正在打。

斥候在這裡攔著路,不就是想爭取時間,好讓這些大軍就此打住?

衝!

只要能衝進去,抓幾個韃靼部落的人,這功勞就有徵北大軍的一份。

徐輝祖著急,大軍也著急,看都沒看袁嶽留下的斥候,直接發動了衝鋒,不惜馬力的衝鋒,三十里路,連半個時辰都沒用便抵達了北海。

看著混亂的營地尚未安靜,徐輝祖大喜,揮了揮手騎兵便衝殺進去。

湯弼看到了徵北大軍加入戰鬥,急切地看向袁嶽:「他們來了,比我們想象的更快!怎麼辦?」

袁嶽無奈地搖了搖頭:「還能怎麼辦,各看本事吧,我們還能攔住他們不成……」

湯弼哀嘆兩聲。

確實,徵北大軍是主力,袁嶽和自己這些軍隊,只能是偏師。

主力來了,偏師也不好阻攔。

徐輝祖主力軍隊的加入,讓原本混亂的營地更顯得混亂,兩軍沒有會師的喜悅,反而是出現了一些爭執,到後面,竟有軍士起了衝突,幸是將官及時呵住。

軍功紅人眼,有些軍士在這個時候,顧不上什麼自己人不自己人。

為了避免出現更大的對峙,袁嶽出於大局考慮,主動收回了軍隊,徐輝祖等帶領的騎兵,俘虜了近四萬韃靼婦孺,算是對晝夜奔襲的一個交代與安慰。

袁嶽帶周德本、湯弼前往徐輝祖的大帳。

徐輝祖沒有擺架子,看著滿臉滄桑的袁嶽,笑著上前:「忠勇伯一戰滅絕兀良哈,可謂大漲軍士士氣,我們聽聞之後,也深感敬佩!大帥還說,兀良哈的覆滅,是靖平東北的關鍵,你們立了功,東北自此清寧了!」

袁嶽連連搖頭,行禮道:「覆滅兀良哈,也有大寧都司的功勞,可不是袁某及屬下的功勞。兀良哈說到底,只是一個反覆不定,缺乏忠誠的叛徒,不足為慮。倒是大帥與你們,一戰殲滅韃靼全部主力,合九萬騎兵,可這可是開國以來罕有的大勝仗!」

輝祖笑得很開心。

忽蘭忽失溫之戰確實是酣暢淋漓的大勝仗,近十萬級的敵人對決,這在洪武朝還算多見,自己的父親徐達,還有藍玉,他們都面對過如此強敵並戰而勝之。

可在建文朝,與騎兵力量的對決,如此大規模的戰鬥,只存在於昌都剌與忽蘭忽失溫。

帖木兒死了。

本雅失裡與阿魯臺也被俘虜了。

大明完勝!

段雲上前,捶了下袁嶽的胸膛,目光中閃著光:「在蔥嶺呆過的人,變得比以前更是壯實了。好樣的,咱早就看兀良哈不順眼了,陛下給了他們多少次機會,一個個不聽,那就只能滅了。」

袁嶽重重地拍了拍段雲的肩膀,微微點頭:「眼下兀良哈滅了,張輔又將在漢城的幾萬倭軍活活困死在了城內,日本國已經成了大明定遠行省,朝鮮太上王李芳遠去了金陵,東海也好,東北也好,已無大的戰事。如今韃靼主力被全殲,韃靼部落族人也已大部被俘。大明面臨的草原威脅,終去其一,當大賀!」

徐輝祖聽得連連點頭:「下令軍士,駐紮北海,全營大慶三日!」

大明與韃靼的戰爭,也是大明與北元的戰爭,雖說韃靼不是整個北元的力量,但卻代表著元廷正統,大汗也在韃靼這裡不是,馬哈木那麼牛,他畢竟沒有自稱大汗。

忽蘭忽失溫的勝利,北海的勝利,標誌著韃靼的衰亡,也標誌著元廷正統力量徹底被大明摧毀。

只要解決了瓦剌,那大明將在草原上再無任何敵人!

長達數十年的爭鬥,終於要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結束,先烈們,你們看到了吧,我們來到了這裡,來到了北海!

大明的旗幟,在這裡飄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