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疆行省,烏魯木齊城。

都司衙門。

茹瑺緩步走了進來,見指揮同知陳茂也在,便抬手拱了拱手,然後看向坐在桌案後審視輿圖的瞿能:「瞿都指揮使,眼下情況如何,可有瓦剌的訊息?」

瞿能見茹瑺來,起身行禮,寒暄兩句:「不久之前,安全域性千戶霍良送來了一份情報,可以確定,瓦剌的主力穿過了烏蘇城,朝著孛羅城的方向而去。」

茹瑺曾任兵部尚書,對山川地理頗是看重,作為西疆行省的布政使,更是瞭解西疆地形。

聽聞瓦剌主力朝著孛羅城而去,茹瑺不由地皺了皺眉頭:「向西而去,馬哈木是怎麼想的,他是想去打下阿拉山口,還是想要打下賽里木湖——大明的高山馬場,總不能是跨過天山,攻取伊犁城吧?」

瞿能呵呵笑了笑,接過官吏送來的茶,對坐下來的茹瑺說:「馬哈木這一次行動,令人看不穿,從嘉峪關外,到敦煌,再到孔雀河,又去哈密,轉而威脅烏魯木齊城,現在竟又跑了遙遠的西面,帶了幾萬騎兵,奔波了三個月,都沒一次正面衝鋒過。」

謎一樣的操作,令人不知道這個聰明的傢伙到底在做什麼,似乎成了無頭蒼蠅,這裡跑一下,那裡衝一下。

長時期毫無目的奔波,極是耗費軍士計程車氣與力量,馬哈木不會不知道這一點,可他卻反常的這樣做了。

茹瑺看著疑惑不解的瞿能,沉思了下,認真地說:「興許馬哈木也有自己的無奈,戰爭已經打起,可又無處下口,只能在奔襲之中尋找機會。」

瞿能眼神一亮。

或許,這還真是馬哈木反常操作的真正原因。

西疆行省的建設與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,遠征帖木兒時遺留的大量火器,後續的火器補充,都讓明軍有了相當強的戰力。

當然,西疆行省最大的變化還不是火器,而是城池修築。

沒有人能想到,短短四年時間,大明竟然在西疆行省修築出了二十七座城,甚至連寬數里的阿拉山口,也被一道長長的城牆給圍住,誰想穿過山口,沒大明軍士的幾道盤查都不可能。

混凝土,尤其是鋼筋混凝土的應用,極大解決了修築城牆難題,匠人也不需要再去在山上敲出大石頭,只需要弄出小石子便可。

哪怕是漫長的冬季,也不惜成本,設定大型的暖爐廠棚,以確保混凝土凝結順利完成,不出現結構性損傷與裂縫。

混凝土用於打造城池,可以說是開創了城池修建的速度紀錄。

西疆都司在設計城池時,分的是三步走:

先圍起來,有防禦,這是單牆,類似於外護欄。

再建內城,佈置幾個炮臺,設定幾個制高點。

後修外城,鋪城牆,將內城火器轉至外城城牆,並在城外設定距離碑,以確保射程範圍。

三里城郭,一萬軍民,不到兩個月基本成型,三個月鞏固修繕,五個月便可固若金湯。

在這種情況下,馬哈木的騎兵走到哪裡,只要是衛所重地,交通要道,百姓聚集區,都會看到一座座城,還有城牆之上數量雖然不多,卻足以殺死不少人的神機炮。

在這種情況下,為了避免巨大犧牲,馬哈木只能東奔西跑尋找下手的機會,只是他並不瞭解大明。

戰爭狀態之下,西疆都司下屬衛所全部進駐城池,所有城池實施五十里偵察,三十里瞭望,二十里火藥補充到位,十里緊閉城門,五里進入戰鬥準備,啟動所有防禦預案,包括落下並鎖死城門千斤閘。

西疆也好,大明其他重鎮也好,都沒有了馬哈木下手的機會。

瞿能看向茹瑺:「你來這裡,不會只是想問瓦剌的動向

吧?」

茹瑺呵呵笑了笑,端起茶碗:「自然不是,我來是看看都司這裡有沒有亂了陣腳。」

瞿能見茹瑺一臉輕鬆,猛地起身:「你有了朝廷的最新訊息?皇上無恙,太子無恙,是也不是?」

一旁的指揮同知陳茂也激動起來,連忙上前,一雙眼滿是切盼。

這段時間裡,軍心確實惶惶不安,但這種惶恐與瓦剌主力的深入並無關係,而是與傳聞中皇上昏迷不醒,太子失蹤有關,與金陵宮廷之亂有關!

一個個訊息傳入西疆,饒是瞿能這種猛人聽到金陵出現了亂子,朱允炆與朱文奎生死不明時也不禁紅了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