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說其他,就是大明與威尼斯聯合起來,馬穆魯克王朝都未必能承受得住。威尼斯的水軍可不在少數,他們的戰鬥力也不弱。

哈菲齊有些頭疼,拜巴爾斯拿不準主意。

塔穆什看向法拉吉,見他一時之間也沒回應,便站出來說:「大明不是嚮往和平的嗎?所過之處,留下的都是和平的聲音。怎麼來到這裡,反而如此咄咄逼人,甚至想要引發戰爭?」

朱權糾正道:「不是大明想引發戰爭,大明水軍出現在這裡,就一個目的,那就是開啟貿易通道。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的河道,你們答應開也得開,不答應開,那就交給其他人開!不要以為這是空洞的威脅,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沒有人會在意死多少人。」

對於朱允炆的戰略,朱權還是有著清晰的認識。

只要開啟了河道,可以讓大明的船隊暢通無阻進入地中海,那西方諸國都將被困在這裡,想要東進,需要問問大明的意思,大明不放行,他們就別想離開!

何況大明的工業已經快速發展起來,蒸汽機鐵船即將全面取代木船。無數的貨物即將透過工業來製造出來,而這些貨物總需要一個去處換成金銀物產與資源。

將東西賣到西方來,讓全世界的金銀與財富都往東面流淌,這是朱允炆的戰略佈局,也事關大明王朝能否得到更多的資源、財富來完成工業的進一步發展。

畢竟,只靠著大明的百姓,國內的商業,很可能無法滿足工業的缺口。畢竟打造一艘木船和打造一艘鐵船,其成本翻了並不是若干倍,而是十幾倍!

朝廷需要更強大的力量,需要更長久的發展,就不能少了金銀財富作為支撐。西方這些人金銀不少,一些貨物也不錯,完全可以交易回去。

制約東西貿易規模與深度的,就是馬穆魯克,是地中海與紅海之間的這幾百里路!

只要挖出河道,大明將扼住西方的咽喉。

哪怕是他們想去非洲南部,也別想繞過大明水師。南面是大明的礦場,不允許他們隨便路過。

法拉吉看向哈菲齊、拜巴爾斯、塔穆什等人,可這些人此時也保持了沉默。

誰都清楚,現在的馬穆魯克已經不是百年前的強大,多年前更是被帖木兒狠狠揍了一頓,折損了不少力量,連大馬士革都丟了。不久之前,一場瘟疫還奪走了不少軍士與百姓的命,國力本就已經孱弱,想要應對大明,應對威尼斯和地中海諸國,是很難的一件事。

真要打起來,馬穆魯克很可能要滅亡。

「我們與威尼斯的信仰不同……」

法拉吉拿信仰說話,語氣軟了許多。

朱權呵呵笑了笑:「信仰不同就不能共存了嗎?解決這個問題也簡單,威尼斯以上帝的名義將錢送給大明,大明以皇帝的名義,送給馬穆魯克的安拉。這樣既不會影響你們的信仰,也能達成合作,如何?」

法拉吉沒想到還能如此玩,兩

個人不對付,加入第三方,這信仰衝突問題解決了……

畢竟安拉也好,上帝也好,都和大明的老天爺沒啥衝突。

「開運河的事,我們需要好好思量。」

法拉吉深深嘆息。

朱權微微點頭:「十月十日是最後期限。若國王還沒有給出結果,那我將代表大明,派遣使臣前往地中海諸國。至於事態到底會發展到哪一步,大明不負責。只希望法拉吉國王與諸位記住,開挖地中海與紅海河道這件事,不是我朱權的意志,而是二十萬水師,二百萬軍隊,七千萬百姓與大明皇帝的意志!」

法拉吉聽著這一個個數字,臉色有些蒼白。

二十萬水師!

這水師的規模是不是也太過龐大了,自己的軍隊,滿打滿算還不到二十萬。而大明的軍隊竟然高達二百萬,他們竟然有七千萬的百姓!

該死,東方大國竟是如此龐大,如此強橫嗎?

法拉吉起身,親自送朱權出王宮,又送朱權出了開羅城,看著朱權整合軍隊離開,手才止住顫抖,看向哈菲齊等人:「我們該怎麼做?」

哈菲齊不安地說:「眼下對方強勢,威尼斯那裡也態度強硬,似有調動水軍的動作。我們若還是拒絕的話,恐怕戰爭不遠。」

在沒有大明撐腰的情況下,威尼斯或許不敢直接對馬穆魯克動手。可現在大明水軍到了,而且帶頭的人還是一個態度強橫,不惜戰爭解決問題的狂人!

何去何從,是個要臉和要命的問題。

「今天去看中醫,路程遠,請一天假,權作休息,還請理解,驚雪謝過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