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慶公主茶飯不思,消瘦得很,見到朱允炆就哭,總覺得是自己差點害死了他。朱允炆為了安撫寶慶公主,讓朱高熾入了宮,在兩個人輪番開導下,才舒緩一些。

朱高熾回到武英殿,看著依舊有些虛弱的朱允炆,感嘆道:「皇上對朱允熥早就起了疑心吧,在寶慶公主落水之後,皇上曾問過魚的事,臣告訴過皇上,是朱允熥外出金陵之前委託臣送入宮內的。」

朱允炆起身,走向朱高熾:「你懷疑朱高煦,不也需要證據。若無明證,如何讓

人信服。朕不冒險,朱允熥又怎麼會浮出水面?」

朱高熾心有餘悸:「說實話,臣到如今尚不敢相信這是真的,如同一個夢。可仔細想想,在國子監時,我、朱濟熺、朱允熥三人同居一室,他確實與外面聯絡從未斷過,後來朱濟熺出事,是因李芳英牽連,而李芳英之所以吃準朱濟熺喜歡古老的匠作書籍,恐怕也是朱允熥暗中告知。」

「罷了,事情已經結束,這段時間,你帶寶慶回燕王府住一段時日吧,等宮裡的血腥味散了,再接過來也不遲。」

朱允炆安排道。

「臣領旨。」

朱高熾肅然答應。

「捷報,漢城捷報!皇上,漢城捷報!」

內侍急匆匆跑來。

朱允炆起身,走出武英殿外,宮外已傳出了喜慶的歡呼,解縉、楊士奇、夏元吉等人紛紛自值房趕至武英殿。

盛監等十二騎進入皇宮,翻身下馬,帶著捷報文書至武英殿,見皇上在殿外等候,連忙帶軍士行禮:「皇上,臣盛監,奉抗倭總兵張輔之命,特來傳捷報,漢城大捷,倭軍死八萬!朝鮮境內倭寇主力基本殆盡,剩下殘兵正在征討之中!」

內侍接過捷報文書,轉呈朱允炆。

朱允炆接過文書展開看去,越看臉上笑意越濃,到最後,忍不住誇讚:「張輔,朕之藥師!好,好,好!」

藥師者,唐李靖也。

解縉、楊士奇等人接過捷報文書傳看,一個個都興奮不已。

這一封捷報比預期來的時間晚了許多,這與張輔採取的策略有關,也與漢城的城防有關。

張輔率大軍包圍了漢城,將八萬餘倭寇堵在城內,之後除了外坑道,安排火銃手、八牛弩、弓箭手防守,就沒了任何動靜。

連火器都沒用,就一味封城。

只要有人出城,那就是火銃、虎蹲炮、八牛弩、弩箭、弓箭一起招呼。

只要沒人出城,倭軍在城牆上撒尿都沒人理。

張輔不著急,反正明軍後勤跟得上,但城內的倭軍就不好過了,糧食就這麼多,人卻不少,最主要的問題是,漢城裡面死人多,前段時間還管殺不管埋,嫌屍臭躲在城外駐防,可明軍強勢而來,四面合圍,倭軍不得不鑽到了城內。

雖說八月中秋都過了,可天氣並不算寒,死去的朝鮮軍士的屍體一直在腐爛。蚊蟲滿天飛,吃完死人還吃不飽,就只能吃活人去了。

倭軍之中出現了瘟疫,不少倭寇拉肚子,臨死都沒提起褲子來。

活著的倭軍也不好受,再節省吃糧食,也不夠幾萬人吃的,出又出不去,躲在城裡只能餓肚子。

到了最後,實在是沒辦法了。

倭軍只能手動製造軍糧,還是肉糜。

至於哪裡來的肉,不言而喻。

張輔的捷報寫的不是陣斬八萬,也沒說殺敵多少,只是說倭軍死八萬,這是一句令人含混不清的話,也是一句令人浮想聯翩的話。

——

感謝椰小胖不太胖打賞,驚雪謝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