換源app】

隨著地方軍備力量的增長,朱允炆不得不重視騎炮兵營與神機營的建設,雖說前線的顆粒火藥、火藥彈全賴京師供應,可地方上畢竟掌握著尋常火藥的製備,一樣有著對朝廷的威脅。

強幹弱枝是皇室必須採取的舉措,朱允炆也不可能例外,不過朱允炆走的是枝強,幹更強的道路,始終要求京軍的戰鬥力強過地方,火器上也保持著對地方火器的優勢。

回到宮內,朱允炆又開始了日復一日的朝政生涯。

這一日,戶部尚書夏元吉求見。

朱允炆準其入殿,夏元吉行禮後,呈報文書:“皇上,接山西急報,西疆省布政使司已通告關內,糧食已是自給,無需朝廷勞民解送糧食至西疆。”

這是一件好事。

朱允炆很是高興,接過文書仔細看了看,連連點頭:“茹布政使不負朕之重託,西疆糧食自給,可喜可賀。”

夏元吉也放鬆許多,不需要再向西域解送糧食與物資,可以極大緩解山西、陝西、四川等地百姓的壓力,可以讓百姓能回到家裡,好好耕作。

朱允炆放下文書,想起來什麼,說:“前些日子,燕王妃入宮陪太后、皇后,說起燕王府在西疆的買賣虧損不少。這應是燕王繞著彎給朕提醒,當初將絲綢之路上的收益與燕王府掛鉤,如今這一條路不僅沒有賺錢,反而讓他虧了本,這是鬧情緒了啊。說說吧,絲路到底如何了?”

夏元吉沒有隱瞞,直言:“重開絲綢之路雖然已有兩年,但似乎並沒有太大效果。西方商人來得太少,大明商人多數又不願意離開大明邊疆,許多貨物堆在絲綢之路的城內沒有辦法售賣出去。據課稅司方面奏報,西疆省去年的商稅不到六千兩。”

“這麼少?”

朱允炆有些難以置信。

夏元吉重重點頭:“皇上,朝廷對絲綢之路有些過於樂觀,漢唐時期的絲路也並非是一年兩年營造出來的。臣以為,絲路想要重現漢唐繁華,至少需要五年。”

朱允炆略一沉思,搖頭道:“五年太久,看來咱們大明也需要開拓國際市場了。威廉和亞當還在京師吧?”

夏元吉有些疑惑,但還是回道:“在京師。”

朱允炆笑了笑,安排道:“讓威廉與亞當來一趟吧,朕要他們將絲綢之路的名聲帶回去,借他們的口告訴西方人,絲綢之路是他們的黃金路。”

夏元吉轉瞬之間就明白過來,這是皇上親自打廣告啊,那需要好好安排。

朱允炆看著離去的夏元吉,命內侍將黃二月、陳木兩人召入宮內,詢問道:“你們將蒸汽機引入紡織已有一年餘,成效如何?”

黃二月拿出隨身的賬冊,恭恭敬敬遞上去:“回皇上,按照皇上的圖紙,匠學院與紡織匠人經過七個月的努力,成功將蒸汽機與紡織結合,在五個月前已實現初步量產,後經過三個月除錯與改良,在今年五月開始批次紡織,六十天內,得布兩千匹,速度之快,遠超人力。”

按照正常人工紡織,一匹布少說也得五六日,若需要分時間忙碌農田,半個月月織一匹布都算是不錯了。

可蒸汽機與紡織業的結合,讓織造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,每日可產布三十多匹,且質量並不差。

黃二月、陳餘面對如此效率的機器,曾有過深深的恐懼。一旦這東西廣泛出現,布料的價格恐怕會大幅下降,而百姓也將因此而失去賴以生存的手藝,失去一筆重要的生活來源。

可不得不承認,蒸汽機與紡織結合是改變時代的進步。

市面上一匹布通常是一百五十文左右,其成本大致在五十文左右。但黃二月、陳餘手中的一匹布成本少得可憐,甚至都不需要十五文,生產越多,成本越薄。

若是將手中的布匹推向市面,黃二月有把握在半年之內壟斷整個京師布行,因為沒有哪家布行可以承受四十文、五十文這種低價競爭。

可這些布匹,朱允炆並沒有打算讓其流入市面,而只是由內府收購,專供宮廷宦官、侍女等所用。

朱允炆現在想要開闢海外市場,想要用紡織品來踢開國際市場的大門,去掠奪,不,去交換其他國家的各類資源,以實現大明的資本積累。

“加大產量,朕給你們找了一個好買家。”

朱允炆笑得很得意。

歷史上,西方憑藉著工業革(規避敏感詞)命帶來了大量價格低廉的紡織品,沖垮了國內的紡織業,現在大明如數奉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