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無奈之舉,也是為了儲存力量,你還是莫要哭了,說說大明皇帝的旨意。”河侖安撫偰長壽。

偰長壽無奈,面對已成現實的情況,只好擦了擦眼淚,問了句:“我的家人呢?”河侖愣了下,老子連被子都沒帶出來,誰知道你家人在何處?

李芳遠也不知如何回答,只顧帶老婆孩子了,你貴姓啊?好在關鍵時候,李茂說了句:“你的家人也撤出了松京,只不過現在還沒訊息,只要找找,定能找到。”李芳遠見狀,當即下令親衛:“馬上找尋偰家之人,將其送至城中安置。”偰長壽這才鬆了一口氣,看向李芳遠等人,見李芳遠也蒼老了一些,知他不易,開口說:“大明皇帝對朝鮮暗送倭國使臣一事極是不滿,雖以世子、王子為質,不足以平其憤。”李芳遠神色一變,苦相頓生。

朱允炆啊朱允炆,多打點事,你就不能大度一點,何況現在都什麼時候了,還這麼斤斤計較?

哎,大明的小氣與記仇是有傳統的啊,當年高麗王朝就被朱元璋給記恨了多年,想進貢,想臣服都沒門路可走。

河侖連忙問:“就沒其他法子?”偰長壽正色道:“有法子,大王親自至金陵請罪,只要大王到了金陵,大明便可出兵,援朝抗倭!”河侖、李茂、禹玄寶等議論紛紛。

李芳遠頭疼不已,這個時候,自己連松京都給丟了,只能帶老婆孩子去鴨綠江北面避難,不確保他們的安全,怎麼敢去大明?

再說了,這個節骨眼上,自己一旦離開,隨行將領、官員還不是作鳥獸散,到時候哪裡還有什麼李氏王朝?

走不得啊!李芳遠有些後悔了,若是在第一次送李褆去大明時,自己親自跑一趟,低個頭,認個錯,也不會有今日之困。

可沒辦法後悔啊,若可以,自己當初幹嘛收日本使臣的好處,做這事激怒大明幹嘛!

偰長壽低著頭,咬牙說:“還有另一個法子。”李芳遠如同抓到救命稻草,急切地說:“快講。”偰長壽不知道如何說出口。

河侖見偰長壽猶豫不言,著急起來:“你就別猶豫了,再猶豫下去,倭軍都要追到定州來了!”偰長壽抬起頭,盯著李芳遠,又看了看李褆、李裪兩位王子,沉聲說:“大明皇帝說了,若大王不親至金陵謝罪,那就廢掉李褆世子之位,立李裪為世子,同時——大王退位於李裪,成為太上王!”

“什麼?!”李芳遠站了起來,心頭充滿憤怒。朝鮮王國王族之事,大明竟然直接插手?

還要讓自己廢掉世子,退讓給李裪?就因為一起倭人事件,讓自己丟了王位不成?

河侖等人也驚呆了,大明皇帝開出來的條件可謂苛刻,最主要的是,這將極大損害李芳遠的威信!

沒錯,李裪現在還未成年,李芳遠能夠用太上王的身份攝政,繼續控制朝鮮。

但問題是,李成桂雖然病了,老了,還差那麼一口氣,畢竟還沒死,他也是曾經的太上王,結果呢,現在什麼用都沒有,別說控制朝鮮,除了他身邊的一群女人之外,他連一個人都指揮不了!

李芳遠看著李成桂的樣子,想想自己以後,他願意當這個太上王嗎?再說了,李褆確實不是合適的世子之選,讓李裪當世子,大臣們都接受,可李裪很聰明啊,一個聰明的大王,一個強勢的太上王,到底誰說了算?

還不如讓李褆當國王,他昏庸無道,縱情享受,到時李芳遠還能控制局面。

李芳遠癱坐下來,垂頭喪氣,揮退眾人。兩個時辰之後,李芳遠下達了兩份文書,一份文書廢李褆,立李裪為世子,另一份文書,讓位於李裪,自己成為太上王。

李芳遠沒有選擇,這個危機時刻,不可能去金陵。唯一換取大明出手的,就是退位。

李裪,十二歲,登上朝鮮王位,在定州,在一處不算輝煌的院子裡,在兩班文武的見證之下,在李芳遠的落寞之中。

原本李裪還有些不知所措,擔心禮儀不熟悉鬧出笑話,結果李裪錯了,這個時候根本就沒什麼禮儀。

說句話,行個禮,好了,你就是朝鮮國王了,那啥,國王下令吧,繼續向北逃跑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