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將他的人頭送給大明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盛庸帶親衛走至最前,踏在索橋之上。
鐵索橫過江面,低頭看去,一根枯木隨河水漂流而下,看其速度,並不如岸上觀察的那麼緩慢。
江風吹至,人不斷跟上,讓鐵索有些搖晃。
盛庸並不在意,衝在最前,直抵鴨綠江東岸,看著岸邊巨大的絞盤,盛庸臉上不由地浮現出驕傲之色。
鐵鎖鏈太沉,非簡單人力可為,藉助絞盤,輕鬆了許多,這才實現了鎖鏈橫江。
這種快速搭建橋樑的方式,是兵學院的成果。
雖說已有船橋,但依靠船橋去拉扯繩索,拖動鐵索,不僅耗時耗力,還給調整方位帶來困難,再說了,那裡正忙著呢,後勤佔用著。
最重要的是,這一次戰爭需要檢驗兵學院、匠學院的一系列成果。
呼!
旗幟揮舞,一個魁梧大漢走了過來,將日月旗猛地插在地上,旗杆竟插入地下兩尺多深。
盛庸側頭看去,爽朗一笑:“皂旗張,好氣力啊,現如今要去打倭賊,這日月旗你可要抗好了!”
皂旗張咧嘴,嘿嘿一笑:“將軍看好,軍隊開到哪,咱就將這日月旗插在哪!若是將軍一口氣打到幕府去,咱也能將日月旗插在那個什麼花之御所裡面!”
莊得走了過來,仰頭看著飄動的日月旗:“花之御所就不要想了,有鄭和、朱能、駱冠英等水師精銳,三島之上的戰事還輪不到咱們,咱們應該扛著這旗,插在漢城,插在釜山!”
盛庸點頭
,看向義州城方向,面色變得凝重起來:“據各方訊息,尾追而來的倭軍是今川了俊所部、少貳滿貞、島津元久三部。他們目前位置應該在龜城,甚至可能已經離開了龜城。大將軍將第一戰交給了我們,就是將入朝之後,大明軍隊與倭寇的第一戰交給了我們!初戰必勝,方可壯我軍威!命令軍隊快速過江,命指揮、千戶過來聽差。”
“是!”
莊得等人答應,轉身去傳話。
一批批軍隊整裝走過鐵索橋,有些軍士手中提著虎蹲炮,有些軍士扛著火藥箱,有些軍士揹著火銃。
隊伍不斷從鴨綠江西岸進入東岸,而船橋相對穩定,運輸的是各類輜重糧草,馬匹,還有一些沉重不便於機動的神機炮。
之所以帶這些神機炮,完全是因為這玩意射程遠,別看不容易攜帶,但關鍵時候能發揮出大作用。
比如過江河。
相對於後世抗美麗國的援朝戰爭,大明與倭軍的作戰有一個鮮明不同。
後世作戰,大部分慘烈的戰爭,多發生在山區,而這些山區,多分佈在朝鮮半島的中間至東側,西側主要是平原地帶。
那一次戰爭,無論敵人如何機動,都必須關注山林之中的對手。但大明抗倭援朝作戰,並不需要在山林作戰中考慮過多,關注的點,放在了朝鮮西部的平原地帶。
原因很簡單,朝鮮王朝的主力、主要城鎮、主要產量區,都分佈在西部。
倭軍最缺
乏的是什麼?
糧食!
倭軍不太可能在打垮朝鮮主力,在朝鮮王室放棄松京逃命,已經不堪一擊的情況之下,再翻山越嶺,走阿虎飛嶺山,或者進入赴戰嶺山脈、狼林山脈、江南山脈(此處地名用的現代的,實在是古代朝鮮山脈圖、河流圖找不著,後文中朝鮮境內小城地名,找不到古稱的,以現代為準,古朝鮮資料有限,見諒),追向咸鏡道幾座不重要的小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