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第三級區域性動員令(第1/2頁)
章節報錯
燈火漸疏,星光凝視著人間。
東安門緩緩開啟,解縉、鐵鉉、夏元吉、鄭賜、徐凱等人緩緩走出宮門。
解縉抬頭看了看星空,凝重地對夏元吉說:“這一次戰爭,事關百年國運。戶部需全力支援,無論有多大壓力,多大困難,需要的錢財,都必須拿出來!”
夏元吉苦澀不已:“說說倒是輕鬆,可戶部畢竟不是財神,想要多少就能拿出多少。”
鐵鉉體諒夏元吉的難處,開口道:“我的俸祿,自免半年,支給軍士吧!”
“既是如此,那也免我半年俸祿吧。”
解縉瞥了一眼鐵鉉,無奈跟進。
內閣同進退,你都表態了,我若不表態,豈不是被皇上看作不識大體,無大局觀?
鄭賜聽聞,顫顫巍巍地說:“我老了,俸祿就不需要發了。解閣說得對,這一次關係百年國運,贏了,百年無戰事。為了子孫後代,我少吃一口飯,不妨事。”
夏元吉被觸動了,雖說鄭賜有兒孫,沒俸祿也餓不著,但畢竟是一大筆收入:“既然如此,那我就不與你等客氣了。此番戰爭倘若真如皇上所想,那戶部支給的財力,恐怕是前所未有。”
鄭賜呵呵笑了笑:“你們還得在朝為官,這種自免俸祿的事就莫要帶頭了,明日我上早朝提議,活不多久的人了,不怕得罪人。”
夏元吉有些悲傷:“鄭尚書身體康健,不可說這話……”
鄭賜擺了擺手,在黃福的攙扶下走遠。
俸祿是官員的重要收入,提出免俸祿的人,確實很得罪人,跟吧肉疼,不跟吧腦袋疼,肉疼容易罵人,腦袋疼還是容易罵人……
夏元吉也沒辦法,對卓敬說:“準備明日下發文書,催促各地府縣,今年早日徵收夏稅。”
卓敬肅然答應:“沒問題,我今晚就擬好文書。”
鐵鉉走到徐輝祖一旁,臉色凝重地說:“京軍乃是天下之本,不可輕易調離過多。目前局勢不明,在調動上,還需留有分寸。”
徐輝祖看著鐵鉉,輕聲問:“那依你之見,京軍向北調動多少合適?”
鐵鉉低頭盤算,伸出一隻手,張開五指:“五萬,不能再多了。”
徐輝祖搖了搖頭,正色說:“五萬京軍,是去對付兀良哈,還是去對付韃靼?你應該清楚,若情報屬實,韃靼、兀良哈、瓦剌將舉全族之力出手。五萬京軍,可無法在大草原上硬抗兩方勢力。軍士扛得住城防之下的五線作戰,可扛不住草原之上的三線、乃是兩線作戰!”
鐵鉉咬牙:“可你也要清楚,京軍調動過多,容易讓京師陷入空虛。大軍在外,皇帝未必能睡得安穩啊。”
徐輝祖搖頭:“你還是小看了軍中督官與新軍之策的思想,三十萬京軍哪怕是全部被帶到貝加爾湖釣魚去,皇上也能安枕無憂。”
鐵鉉白了一眼徐輝祖:“我說的並非趙家的事,而是京城中的事!京軍乃是金陵城安穩之根本,若抽調過多,其他地方出點事,皇上手中無可調遣兵將,該如何是好?你也知道,白蓮教是百足之
蟲死而不僵,誰知他們會不會趁亂起事!”
“你總得留下足夠多的兵力,以備不時之需吧。再說了,前線情況不明,倉促調動過多兵力,沿途的糧倉也無法承受。我說五萬,只是先頭部隊。若後續情報證實,再增派兵將也不遲。”
徐輝祖沉思一番,點了點頭:“我會奏報先派遣五萬,具體還需皇上裁定。”
鐵鉉長長嘆息:“看來這一晚上,我們是別想休息了。”
休息?
沒時間了。
朱允炆下達了大明王朝第三級的區域性動員令。
京軍大營,初設的後勤局開始運作起來,一道道命令隨著軍士出城,傳至長江南北兩岸。
天亮時分,一千艘漕運船隻與商船已徵調到岸,兩千輛馬車也已出現在揚州軍營。
糧食,馬草,軍械,盔甲,禦寒衣物,開始從一座座倉庫之中調撥出來。
中午時分,揚州府、淮安府衛所軍士,抽出一萬人,就地轉化為後勤兵,沿著京杭大運河的河道、混凝土官道,將糧食等搬運至船、馬車之上。
傍晚時。
朱允炆的旨意傳入京軍大營,整裝待發的五萬軍隊在徐凱、華聚、徐膺緒的帶領之下,先行前往北平軍營。
五萬軍士,分三路奔赴北平。
一路水運,走河道,一萬五千軍士。
一路陸運,輕騎兵,一萬騎兵。
一路海運,乘留京六艘寶船,三十艘大福船,兩萬五千軍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