駱冠英看向輿圖,沉默不語。

萬青林拿匕首削著指甲,坐在椅子裡悠然地說:「既然還不到我們出手的時候,那就等著吧。仗是我們的,沒有人可以搶走。」

許壽文贊同:「倭人過了漢城,才是我們動手的時機。如今朝鮮軍集結在原州、驪州,準備與倭人決戰,這一次戰鬥,應該可以為朝鮮爭取一些時間吧。」

沈偉將手中的文書晃了晃,不屑一顧地說:「爭取時間?讓我說,他們就只會跑路!擱在大明,這些人可都是棄城而逃,該砍頭,敵人剛到,還沒開始打,主將都開始跑了,你指望他們能爭取多少時間?」

趙世瑜走到駱冠英身旁,盯著輿圖。

確實,李芳遠的軍隊實在是太拉胯了,拉胯到讓人有理由相信,他們是得到了撤退的命令。

從釜山登陸開始,朝鮮軍隊就開始逃跑。

有點骨氣的鄭津、康澤好歹打了一仗,雖然慘敗,畢竟是動過刀子,殺過敵人的。

可羅州、光州呢,倭人還隔著十里路,城裡的守將、官員已經北竄,連安排個人斷後都顧不得,結果是被人屠殺在路上!

還有李叔藩,嚴重低估了倭人的力量與數量,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想著自己手底下的人一個能殺六個倭人,不據守大丘城,反而主動在開闊地與人戰鬥。

嗯,一萬人,打六萬人。

這種迷之自信讓駱冠英、楊榮等人摸不著頭腦,人家主力都來了,你一個人少的,還多是被打得沒了膽量的,不龜縮在城中,據守城池,拖延時間,跑出來打架,是不是漢江水喝多了?.

大丘城又不大,拼了命地守城,調動百姓一起守城,只要拖延個五六日,倭人後勤必然出現問題,到時候危機自解。

可這群傢伙自信的程度讓楊榮也有些咋舌,結果自然是一敗塗地,跑了八十里才保住性命!

最讓楊榮、駱冠英感覺到悲哀的是,這群傢伙逃跑竟然不知道燒糧食,硬生生把城裡大量的糧食都留給了敵人!

「原州、驪州若不能守住,那倭軍必將揮師漢城!」駱冠英轉過身,肅然地看著眾人:「漢城失守,松京難保。現在到了決定戰局的關鍵時刻,讓水師做好接應,務必將安全域性、偵察兵所得情報第一時間送來!」

楊榮低頭看向一份份情報,這些情報應該比李芳遠掌握的情報更詳實。

當一批批情報送來時,楊榮等人都感覺不可思議。

後來才瞭解到,在平叛安南三千流賊之後,偵察兵並沒有全部回京,而是在途中走了一百餘人,而這些人中,又有三十餘人進入了朝鮮。

他們潛藏多年,熟悉朝鮮各地地形地勢,在倭軍急速前進作戰的時候,這些人也在觀察著戰爭態勢,刺探著情報,有時候還會抓一些舌頭,盤問倭軍各部情況。

除了偵察兵,在近些年裡,也有偽裝成商隊的安全域性軍士留在朝鮮境內,這些人成為了戰時情報網!

水師與大明能快速得到準確情報,全是這些不知姓名的人在默默付出。

暗線的兄弟,偉大的軍士!

楊榮清楚,在這個時候,指望李芳遠情報共享是不太可能的,他估計都已焦頭爛額,甚至還不清楚問題的嚴重性。

原州城。

李叔藩站在一丈高的城牆上,看著遠處森林,一道道人影開始出現,從一個點,到一條線,再到一片。

「敵人來了!」

李叔藩手壓腰刀,一臉凝重。

鄭津手持一杆鐵製長矛,冷冷地不斷接近的幕府軍隊:「這一次,說什麼都要與他們拼殺到底!」

李叔藩刀出鞘,高舉起來:「將士們,拿出你們

的血勇之氣,拿出你們的男人氣概,告訴幕府的賊寇,我們不是好惹的!城在,人在!城亡,人亡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