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一的對策,是抱緊明朝的大腿,只有這樣,才能保證白教的利益。

朱允炆看著哈立麻,很是滿意:“白教尚師是朕的老朋友了,你能如此忠誠於朝廷,朕看,白教當興啊,快快入座。”

白教當興!

哈立麻等得就是這句話,當即謝恩。

花教尚師昆澤思巴、黃教尚師宗喀巴與活佛的銀協巴等人總算是明白過來,什麼烏斯藏利益不利益的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教派利益。

沒有人能真正阻止大明軍隊入駐,圍繞著這個問題的討論一開始就是錯誤的,是不可能成功的。該爭取的物件,不是大明不駐軍烏斯藏,而是如何分割教派利益,如何贏得大明朝廷的扶持!

花教尚師昆澤思巴想明白過來,改變了反對的態度,轉而支援:“之前是我愚鈍,細細沉思,朝廷駐軍烏斯藏,有助於維持烏斯藏和平與穩定,對烏斯藏只有好處,沒有壞處。花教願全力支援朝廷派駐軍隊至烏斯藏,一萬軍士不夠,能否加派駐軍至三萬?”

徐輝祖、解縉、楊士奇等人看著變臉比翻書還快的昆澤思巴差點咬了舌頭。

高人啊,高人,這他孃的不在朝廷混實在是可惜了,就這一點見風使舵的能力,就勝過無數朝臣。m.

昆澤思巴看了一眼震驚的宗喀巴,有些無奈。

花教正在沒落,若能贏得朝廷扶持,說不定可以將花教從頹勢中拉出來,讓花教重現輝煌。

到此時,宗喀巴不表態也得表態了,既然表態的結果是支援大明駐軍,那就潤色一些吧。

宗喀巴不愧是黃教創始人,滔滔不絕:“朝廷駐軍烏斯藏,符合各方利益。黃教上下定會擁戴,還將為朝廷定址,派遣僧醫教習烏斯藏民俗,引導烏斯藏百姓積極與駐軍交易,支援興建驛站,加快朝廷與烏斯藏的貿易……”

朱允炆也有些恍惚。

這說話的人,還是剛剛那一批人嗎?

哈立麻,這該不會是你用了什麼幻術吧?

變化來得太快,我這才磨刀霍霍,還沒備鞍上馬,你們一個個就服帖了,這算不算是大明的不戰而屈人之兵?

不,應該是不戰而屈烏斯藏之僧人!

解決了?

解決了!

朱允炆笑得很爽朗,烏斯藏這一片高原之地,將徹底擺脫完全的羈縻狀態,真正有大明的軍士駐守!

無論這裡有多少艱險困苦,無論這裡有多寒冷,大明軍士一定會釘在這裡,永遠!

大明朝廷是很會辦事的,這邊烏斯藏高僧同意了,那邊內閣楊士奇已經擬寫好了一封《大明恩澤雪原,駐軍烏斯藏》的文書,呈報朱允炆看過之後,直接交給哈立麻等人。

哈立麻沒想到明廷的效率如此之高,如同生怕人反悔一樣。

朱允炆點頭,沒錯,就是擔心你們反悔,丫的,剛剛態度轉了三百六十度,不,是一百八十度,鬼知道你們會不會繼續轉個一百八十度,早點籤個字,留個印,日後想賴都賴不掉。

口說無憑,立書為證。

哈立麻、宗喀巴、昆澤思巴、得銀協巴等人無可奈何,也無路可退,只好簽下了文書,並留下了一雙雙大大的手印。

朱允炆滿意至極,能透過和平手段解決烏斯藏問題,對大明、對烏斯藏都是一件好事。

雖說烏斯藏內部問題還有很多,不管是奴隸領主之間的爭鬥,還是教派之間的爭鬥,但這都是小事,握著暴力機器的大明,將會成為烏斯藏真正的統治者。

有了軍隊,朝廷的聲音傳達到烏斯藏時,所有人都會認真聽著,仔細聽著,然後去照辦,而不是現在這個態度,朝廷傳個話,派個使臣,人家躲著你,說不見你你幾個月都見不著,你還拿他沒辦法。

西域收回了,烏斯藏不再完全羈縻,東北正在開發,安南成了交趾,大小琉球成為了大明東海小花園。

現在,就剩下兩個不聽話的鄰居與兩個可能不聽話的小弟了。

這一日,朱允炆大醉,高興的。

昆澤思巴、宗喀巴等人也喝得大醉,悲傷的。

史官記下了這一日,完整地將《大明恩澤雪原,駐軍烏斯藏》錄入史冊之中。

大明疆域,西部再無缺。

內閣、兵部、五軍都督府開始忙碌起來,既然人家都說了,一萬駐軍在烏斯藏根本就不夠用,怎麼滴也得多準備一點軍士上去……

——

有的人死了,但沒有完全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