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番薯,驚世大豐收(第1/3頁)
章節報錯
文武百官,在京遠航水師將士及其家眷,京師耆老,紛至沓來。
禮官引導,將三千餘人安置妥當。
原本禮部尚書陳性善還想在開挖番薯之前祭天,祈禱豐收,被朱允炆給拒絕了,理由是:若沒有豐收,那不是打老天的臉,若豐收了,再祭也不遲。
事關新種收成,駱冠英、沈偉、趙世瑜等人也提前抵達京師,此時正在與鄭和、朱能等人一起,緊張地等待著。
國子監祭酒李志剛從北平跑來,帶國子監司業胡濙及一干博士、教授來了,準備見證這歷史的一刻。
朱允炆、朱文奎來了,眾人行禮。
為了個莊稼,組織了幾千人圍觀,這種情況在後世屬於搞形式了。
但在此時大明,這種形式不能少。
百姓缺乏對新莊稼的瞭解,不知道這東西收成多少,心裡沒底。
一年莊稼就那麼兩茬,誰願意冒險種新糧食,萬一這玩意沒收成,全家的口糧就會出現問題,這種風險與顧慮是真實存在的。
連識字有學問的官員都不相信土豆可以畝產十石,番薯可以畝產十五石,你指望百姓相信?
樸實的百姓的判斷方式很簡單,那就是按照自己的認識與經驗給出真假,沒見過高產的,沒聽過高產的,那就是騙人的,別扯那麼多,想讓人相信,你拿出來看看再說。
所以,新糧食收割,在這個時期少不了搞形式,只有將聲勢造出來,讓更多的人知道新糧食的產量,才能為下一年更大範圍的播種打下基礎。
朱允炆看著安靜下來的眾人,指了指眼前的三塊地:“自鄭和水師返回,朝廷就開始播種新糧種。這三畝地,種植的皆是番薯。今日秋收,邀諸位見證產量多寡。孫誠孫老,王博王老,你們是京師裡德高望重的耆老,可願與朕一起,開挖出第一個番薯?”
孫誠、王博都已年過七十五,在京師也算是大壽之人,加上樂善好施,德行高尚,在京師裡深得人心。
孫老、王老拐著柺杖,一臉皺紋被笑擠得更深了。
王博推開了要扶自己的禮官,笑呵呵地走向朱允炆:“能得皇上邀請,榮幸之至。”
孫老顫顫巍巍,身體有些佝僂:“能親身參與新糧收割,可謂是光宗耀祖之事……”
朱文奎上前攙住孫老,朱允炆攙住王老,盛仲差人遞來小鏟子,鄭和、朱能也站在一旁。
收番薯,自然需要用三齒刨鏟,但耆老只是象徵性參與,讓他們揮刨鏟估計老腰承受不住,只好用小鏟子代替。
“那就開挖吧。”
朱允炆彎腰,拿起鏟子就順著藤根挖土,朱文奎的速度顯然更快,兩個耆老小心地鏟了剷土,並沒多少動作,實在是年紀大,下腰都難。
盛仲、鄭和小心守護著兩個耆老,別番薯沒從土裡挖出來,人先入土了。
“父皇!”
朱文奎感覺鏟子碰觸到了什麼東西,連忙小心起來,撥開土壤,看到了一點紅色的番薯。
“有果實!”
鄭和、朱能看了一眼,目光炯炯。
朱允炆鏟開土壤,看著紡錘形巴掌長的紅色番薯,根部還有幾根細長的須,小心地取出,欣慰地笑著說:“這就是番薯啊,看吧,大明的土地一樣可以養活這些新糧食。”
鄭和、朱能與一干水師將士算是徹底放鬆下來。
最擔心的糧食不能成活,無法結果的問題並不存在,南美洲的東西到了大明的土地上,一樣可以生根發芽結果!
“皇上,這一根番薯應該有二兩多吧。”
盛仲感嘆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