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文淵、葉靈兒有些不明所以。

朱允炆平和地說:「聽聞你們二人已立下婚約,朕送兩枚玉佩作賀禮,收下吧,日後用心為朝廷辦事,不可徇私枉法,否則這玉佩,朕會收回來。」

何文淵、葉靈兒收下玉佩,感動不已。

朱允炆看向葉靈兒:「永嘉學派與正學書院的論戰,朕看了文書。讓朕來說,正學書院之所以輸給永嘉學派,主要還是過於拘泥於理學古禮,只講問心問性,不能有所為,不知如何為。如今國子監正在改良理學,但院長董倫本身就出自理學,改良步子有限,難有成效,你明白朕的意思吧?」

葉靈兒蹙眉,何文淵有些著急。

兩個人都是聰明人,怎麼可能不明白朱允炆這是想將葉靈兒調入國子監,幫助董倫改良理學,讓理學從空談心性轉化為務實求索,可兩個人還沒成親,一旦葉靈兒進入國子監,那何文淵人在溫州府,這小日子還怎麼過?

朱允炆嘆了一口氣:「朕知道這樣對你們二人不公,但理學不革新,思想不擺正,大明就無法大踏步前進,你們也不希望看到諸如方孝孺等人,在民間大興儒家理學,不問其他學問吧?」

何文淵看著猶豫的葉靈兒,著急地說:「改良儒家學問與理學,不需要靈兒到國子監吧,送來教材……」

葉靈兒打斷了何文淵:「若只有教材就能成才,那天下府縣學何必還需要先生?教材擺在那裡,學子未必能通達其義。學問在於學與問,教材是死的,可學而不可問,沒有人解惑,學出來的學子又怎麼能懂得其中精髓?」

「可……」

何文淵想哭,還沒成婚,這要是分開兩地,豈不是煎熬。

朱允炆想了想,說:「若是你能答應來國子監,朕可以恩准你,每一個月課程休半個月,隨水師南下的船隻,往返溫州府與京師。」

「好,我答應。」

葉靈兒清楚,朱允炆已經做到了這一步,自己實在是沒辦法拒絕。

何文淵暗暗鬱悶,也只好接受這個結果。

朱允炆見兩人沒意見,對內侍吩咐:「讓水師送他們回溫州府成婚,正月十六日至國子監執教。」

何文淵、葉靈兒對霸道的朱允炆很是反抗,兩個人來京師就是想好好看看京師繁華,這繁華沒看到,就要被趕回去早點成婚了……

惹不起,只好回家。

朱允炆不是不近人情,而是有些著急,永嘉學派再出世,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援,尤其是商人、新興士子,可也遭遇了許多人的反對,尤其是方孝孺等一些老頑固。

間還有不少書院,為了捍衛理學正宗,將雜學入國子監,入府縣學,入社學作大量批判,並在宣傳方面下了不少氣力,招攬了不少弟子。

因為盤根錯節的關係網,加上理學根深蒂固,朱允炆也不可能一棍子打死這群人,但對他們的作為又不能視而不見,視而不管。

唯一破局的辦法,那就是利用國子監的影響力,從上而下,主動進行理學革新,然後將這一套理論,輸入至府學、縣學、社學,之後才能形成一股力量,徹底壓倒傳統理學力量。

朱允炆不能再等了,大明也不能再等了。

十二月二十日。

劉長閣捏著一份情報,臉都要陰沉出水來了,一腳踢翻了桌子,聲嘶力竭地喊:「是誰放日本人進來的?這都到揚州府,人家都公開了使臣身份才發現,都幹什麼吃的!」

完了。

安全域性要挨訓了。

劉長閣現在左右為難,按照朝廷禁令,不允許任何日本人踏入大明一步。但按照朝廷禮制與外交文明,不斬來使啊。

要人命的是,人家現在就在揚州府,過了長江就到家門口了,還把訊息傳開,大明不接待也得接待!

如此被動,是安全域性少有的局面。

劉長閣膽戰心驚地將訊息奏報朱允炆,果然,朱允炆拿起了文書,砸了劉長閣一頓,要不是小鬼子主動公開,豈不是人家到了金陵城自己都不知道?

查,必須查清楚!

要是查不清楚來龍去脈,你劉長閣趁早去對馬島釣魚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