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允炆微微抬起頭,看向長空,想要止住眼角溼潤氾濫。眼前的這些人,為了自己一句話,拼了性命,付出近五年最好的年華,在生死頃刻的大海里闖蕩,在遍佈危險的雨林裡前進!

他們是忠誠的水師將士,是當之無愧的大明英雄!鄭和低著頭,等待著建文皇帝的回應,可等來等去,也沒聽到朱允炆說話,不由地微微抬頭看去。

便在此時,禮部尚書陳性善走至高臺邊緣,氣沉丹田,一聲雷喝:“鄭和水師將士全體,為蒼生歷生死,為社稷舍家小,為七千萬百姓帶來新糧種,當以聖人禮接待。帝后,太后、太子、藩王、文臣武將行揖禮,大明軍士行軍禮!”傳令官整齊傳話,將陳性善的話傳至各處。

在此起彼落的聲音徹底消失之後,天地之間一片肅靜。朱允炆、馬恩慧站在最前,身體肅立,雙手合抱,左手在上,手心向內,對著鄭和水師將士,俯身推手,雙手高過眉心。

太后、太子、淑妃等行揖禮!朱棣、朱桂等一干藩王行揖禮!解縉、楊士奇等文臣行揖禮!

徐輝祖、李堅、李景隆等勳爵武將行揖禮!大明京軍衛士,原京師水軍軍士,安全域性、偵察兵等軍士,嘩啦啦整齊單膝下跪,目光肅然地看向鄭和水師將士。

萬民看到這一幕,竟自覺地分散開來,讓原本擁擠的廣場變得稍有距離,有的百姓跪了下來,有計程車人作揖,有的退役軍士行軍禮。

兩道浮橋之上,鄭和水師家眷肅然行禮。鄭和、朱能、駱冠英、王景弘等人看著這一幕,眼淚頓時奪眶而出!

天下行禮,聖人待遇!這個世上,除了老天爺,除了孔聖人,沒有誰再擔得起如此禮儀!

自天子至百官,自百官至軍士萬民,無一不行禮!這是朱允炆給鄭和的禮遇,是大明給鄭和水師巨大犧牲的補償,有些人不在了,但英魂一定可以看到這一幕!

陳性善見眾人行禮畢,喊道:“再行禮!”鄭和水師將士紛紛動容,原是堅強忍著不落淚的男兒,在這一刻也是忍不住。

這世上,還有什麼比帝王行禮更尊貴的禮儀?沒有!再沒有!皇上知道我們的辛苦,知道我們的苦難,縱是天底下沒有人知道我們去了哪裡,經歷過什麼,皇上是知道的!

他這一禮接一禮,直砸在人心坎裡。

“三行禮!”陳性善再次高喊。鄭和甩了下眼淚,看著行禮的建文皇帝等人,厲聲喊道:“水師將士全體,還禮!”朱能、駱冠英、萬青林、王景弘等人肅然,整齊劃一,單膝下跪,上身挺直,目光看向高臺,朦朧的視線裡全是滾燙!

朱允炆起身,藩王、百官起身,軍士百姓起身。肅然的場面,深深震撼著每個人的內心,尊崇的氛圍與可歌可泣的旅程交織,落入每一個人的眼眸,成為一生不可磨滅的鮮紅烙印。

朱允炆看著鄭和水師將士,上前一步喊道:“平身!”鄭和水師將士起身,所有的人將目光投向建文皇帝。

朱允炆看著缺員眾多的鄭和水師將士,甚至連熟悉的張玉身影都不見了,心頭不由地一緊,握拳喊道:“鄭和水師將士聽真,朕代大明七千萬大明子民,感謝你們跨越茫茫無邊際的大海,抵達不可知的蠻荒之地,取來新型糧種、農作物,你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,但你們記住,因你們無畏的犧牲,將會有無數的人活下去!”

“因為有你們,大明將讓幾千年的五穀變為六穀!因為有你們,大明的土地上將生長出高產農作物,無數百姓將不會再捱餓,因為你們,大明國力將變得更為強盛!每一個犧牲的水師將士,都是締造盛世的磚石,是大明英烈,是留名萬世的英雄!”鄭和眼眶溼潤。

駱冠英也收斂了往日的不羈,忍不住淚流。這一路航行,多少陪伴了自己的兄弟死了,不是在大海上,就是在雨林裡,亦或是在一場場風暴、波濤、流冰之中!

兄弟們,你們聽到沒有,聽到沒有,皇上說了,你們是大明盛世的磚石,是大明英烈,是留名萬世的英雄!

“朕令,鄭和水師中凡犧牲將士之名,均鐫刻於大明英烈碑之上!地方廣設英烈碑,供萬民瞻仰!”

“朕令,大明學子,進社學、進縣學,進府學,進國子監,均需先參拜英烈碑!”

“朕令,凡官員升遷、就任地方,當先參拜英烈碑!”

“朕令,大明婚嫁,改六禮為七禮,於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徵、請期、親迎後添告福一項,告福者,夫妻共拜英烈碑,告英烈民間太平之福!”

“朕令……”一道道旨意伴隨著傳令官的聲音,傳遍長江兩岸!鄭和萬萬沒有想到,無數鄭和水師將士也想不到,建文皇帝為了犧牲的水師將士,竟做到了這一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