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子監,兵學院。

齊川仰著頭,看著張貼出來的告示,眯著眼發現就認幾個字,看向一旁的楊烽火:“大督官,這告示告的是啥?”

楊烽火清了清嗓子,看了看,踢了齊川一腳:“老子要是認字,還至於來兵學院受罪?”

宣青書優哉遊哉地拿著扇子,故作風流:“這上面寫的是朝廷三分水師的訊息。”

“三分水師,為啥?”

齊川很是不解。

楊烽火轉念想了想,便了解了其中因由。

水師十萬兵,總兵權勢可遠遠比衛所指揮史大得多,朝廷不放心,拆分下很正常,就像是當年老朱拆了中書行省,設了布政使司、按察使司、都指揮史司一個樣。

楊烽火的想法終究還是狹隘了一些,經過宣青書的講解,不由地暗暗愧責自己,朱允炆三分水師的目的不是分權,而是強化對大海的控制。

宣青書凝眸看著告示,嚴肅地說:“這上面說了一句令人不解的話。”

“還有你個書生不懂的,那倒要聽聽。”

楊烽火有些意外。

宣青書已經習慣了楊烽火的調侃,認真地說:“朝廷說,要水師都督府與五軍都督府、兵部、兵學院等,聯合編纂一本名為《大明海權論》的書。”

楊烽火、齊川兩眼冒星星,大明海權論,這是什麼東東,從未聽說過。

“朝廷的事,兵學院為何會參與其中?”

高忠光走了過來,神色嚴肅。

宣青書看了一眼高忠光,反問了句:“你們都是千戶了,不去訓練軍士,為何來兵學院?”

高忠光、楊烽火等人想通了,出書這種事,水師的大頭兵也不懂啊,讓他們寫書,他們能看懂就算是不錯了,還指望別人看?

“別愣著了,兵學院的小廣場集合,兵部、五軍都督府、水師都督府的人都來了,快點。”

周潛喊了一嗓子,

聽聞如此訊息,宣青書隱約感覺《大明海權論》恐怕是個了不得的東西,它將影響大明與未來。

古樸領兵學院全體,更有其他學院的聽到訊息也跑了過來。

引起如此大動靜,不是因為鐵鉉、徐輝祖與李堅,而是因為朱允炆來了。

對於這個時代而言,沒有一個人有真正的海權意識,雖有話說老天之下全都是皇帝家的,但卻沒有一個皇帝真正說過,東海是我們家的,南海也是咱們家的。

去大海上的皇帝也不多,有個還是被人揹著跳下去的。

朱元璋算是勇猛了,大海說開就開,說關就關,開與關的門是大陸架,不是大海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朱元璋打心裡也不認為大海是大明的,而是無主的,大明要的是海里面的島,而不是大海本身。

朱允炆不這樣想,大海的規則是由大海的強者制定的,這個時代裡,有資格制定大海規則的只有大明。

讓所有人明白,大海不是無主人的,大海也是大明領土的一部分,是大明的,誰進入某一片海域,就等同於已經進入了大明。

隨著水師三分,蒸汽船隻的發展,是時候確定大明海權了。

朱允炆登高臺,看眾人,威嚴地說:“何為海權,大海權是相對於陸地權而言,陸地權,是朕透過百姓、軍士控制土地,確保敵人不敢犯邊,疆土不丟一寸。海權,則是朕以水師之力量,管控與利用大海。朕問你們,水師重要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