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給他好處!」

駱冠英讓軍士將隨行的禮物拿出來,長長的綢緞。但部落首領卻搖了搖頭,指了指駱冠英腰間的玉佩。

「我去,還想要我的玉佩?」

駱冠英嘴裡罵咧,但考慮到還需要人家幫忙,只好咬牙摘了下來,這可是朱允炆親自送的啊,你個土著懂什麼,非要這些裝飾品。

部落首領拿著玉佩,高興地如同一個孩子,蹦蹦躂躂,嗷嗷亂喊,周圍的土著也舉著標槍起鬨。

駱冠英不管他們說什麼,這裡有成片成片的花生,而且還是成熟期,按照朱允炆的吩咐,只需要成熟的花生果即可,對於那些尚未落花的花生秧,駱冠英也沒有客氣,找軍士騰出行囊,直接剷出一個四方塊,連土帶秧全都打包。

成熟果要,不成熟的,那就帶在路上讓它成熟。軍士多是農民出身,收拾點莊稼還不在話下。

土著首領很是不理解這一群高興的天神,他們擁有著最強大的力量,為何會對這熟視無睹的東西如此熱情,似乎找到了什麼寶貝。

倒是這玉佩,精美至極,比那些羽毛好看多了,那些石頭串、骨頭串怎麼能和它相提並論?

張玉在營地裡,收到了軍士送來的完整的花生,張玉拔了出來,剝開花生,品嚐了一口,雙眼頓時溼潤:「這是國運,國運啊。皇上沒有欺騙我們,他說的都在這裡,都在這裡!」

找到花生的訊息瞬間傳開,所有軍士高興不已。

為了取得這裡的農作物,這裡奇異的果實與種子,大明水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。如今,鮮血終於澆灌出了鮮花,盛開出了奪目的果實。

既然這裡有花生,那就一定有土豆,一定有玉米,一定有番薯。

只要找到了這些,大家就可以啟航回家!

使命在肩,唯有負重前行。

君主重託,只能以命相報。

出發,尋找土豆!

西南方向。

鄭和、王景弘、萬青林帶人上岸,遭遇了土著部落的襲擊,在幾聲火銃的巨響之下,原本強勢的土著頃刻間土崩瓦解。

萬青林很是不理解,這群土著是不是傻,沒看到大明軍隊武裝齊備,而且人數比他們多得多,就這樣還敢欺負大明的人?

王景弘給萬青林的解釋是,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火銃是啥玩意,不知道身上穿著的鎧甲是啥東東,甚至連人多,他們也不認為會輸。

小狼群遇到大羊群的時候,會跑路還是會進攻?

鄭和深以為然,土著對大明的無知程度和大明對土著無知的程度差不多,除了朱允炆介紹的隻言片語,土著的生活方式,作業方式,管理方式等等,大家都不太清楚。

不過土著射了箭,那大明就需要亮出劍。

歷史上的鄭和被美化為和平大使,不動武力。

但現實的鄭和絕非如此,他是有條件的使用武力,當對方友好的時候,鄭和友好,當對方不友好的時候,鄭和還是友好,但當對方不友好且敵對,威脅到水師軍士與遠航使命的時候,鄭和會化作一頭兇猛的狂獅,撕碎他們。

土著的不友好行為,激怒了心情不太好的鄭和,於是下達了命令:找到土著的老巢,給他們一個教訓。

六千多軍士,追土著,一直追到了安第斯山,在山中尋找了五日之後,然後,震驚了。

遠處,有一座城。

沒錯,的的確確是城。

眺望的鄭和、王景弘、萬青林等人都傻眼了,這他丫的是土著,是野人能幹出來的事?

猛地一看,這座城規模很大,雄偉且壯觀。

無數巨大的石頭堆砌為城牆,不僅防禦力超強,而且還琢著古怪的雕像,似是一種裝飾,更像是某種信仰昭昭日月。

城內有著四通八達的道路網,這些道路多是筆直。拿起望遠鏡仔細看,這座城中,即有石頭壘砌的塔廟,也有石頭壘砌的宮殿,還有一種石頭堆出高臺,如三角形向上的建築,與國子監的搭造的天文臺很像,也可能是某種祭祀場所。

這座城雖是粗糙,卻已超出了原始狀態,城池有許多人還在拖拉石頭,似乎這座城的修築遠遠沒有完成。

鄭和深吸了一口氣,目光中流露著震驚:「他們已經有了城,不,是有了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