於茂彥很????????????????是吃驚。

朱允炆深知科技與人才的重要,現在的二炮局、科技局、兵仗局、國子監匠學院、工程機械院、龍江船廠、清江船廠等等,主力人才都是匠人出身,如何解決這些人的後顧之憂,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去研究、去創造、去完善,這是必須解決的問題。

如果使用洪武朝的住坐匠、輪班匠制度,根本就無法保證研究的持續性,幹幾個月走了,其他人接手,這一項研究還怎麼推動下去?

輪班匠適合普通技術性工程,比如修城牆,打傢俱等,絕不適合蒸汽機、鐵船製造、金屬研發、火器研發等,要確保核心人才全都是住坐匠,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他們的家眷安置問題。

像是二炮局,核心機密太多,朝廷也不可能捆住所有匠人五年十年不回家,他們也是人,也需要陪陪父母、老婆與孩子,也有情感需求,解決的辦法只能是遷他們的家人入京,同時安置在附近。

透過多年的摸索,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操作流程,匠人想要入行,那朝廷就負責搬家,安置好這些人的家眷,確保匠人能心無旁騖、全身心投入研究。

每年龍江船廠在戶部拿走不下二百萬兩錢鈔不是沒道理的,其運作的成本很高,若非建文朝底子厚,根本就無法支撐起龐大的龍江船廠。

莊正德想要留下來,於茂彥等多數船匠選擇留下來,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,京師船匠的待遇不同於地方船匠,而且朝廷還免費給搬家,孩子入學沒問題,龍江船廠旁邊就有社學,兩個。

酒宴之後,朱允炆回宮,臨行之前對莊正德、於茂彥等人說:“在龍江船廠裡,遇到困難就找萬海平他們,如果他們解決不了,就去找國子監匠學院的院長,也可以讓皇宮侍衛帶路,直接到武英殿找朕。”

莊正德等人感動不已,面對天子器重,一個個暗下決心,以餘生相報。

武英殿。

解縉、楊士奇、鐵鉉等聽著李堅、陳揮、龐煥等人的詳細講述,大琉球的風雲在聲情並茂中展現出來。

陳祖義與陳士良的父子相殘,安全域性的臨機決斷、勇敢應對,尚巴志的梟雄本色與強大野心,汪應祖的坐觀山火與慘烈淪陷,武寧的殘暴不仁與人頭滾落,攀安知的強橫武功與不幸被俘,達勃期、他魯每的酒宴復仇與不幸海難……

解縉、楊士奇等人聽完之後,一個個都沉默不語。

大明水師看著很是光明磊落,可琉球三國都沒了,最大的好處都留給了大明水師,你說水師是清白的嗎?

朝廷敕令說好的,只滅中山國一個,怎麼到頭來,直接滅了三個國家?

李堅很坦然地表示,大明水師奉命征討中山國,等水師抵達的時候,山南、山北兩個國家已經沒了,只剩下中山國了。

水師是沒錯的,真的只打了中山國,不信你們去問問尚巴志、達勃期、他魯每,他們幾個可以作證。

他們死了啊,死人都沒說話,你幫著他們說話是什麼意思,想讓我們水師違背聖旨嗎?皇上啊,我們奉旨辦事,立下功勞,竟有官員說我們濫殺無辜,肆意擴大戰爭,我們冤枉啊。

李堅裝委屈。

陳揮看不慣文官指責,直接就鬧騰起來:“聖旨就是君令,執行君令就應徹底。難道說你們平日裡都是違背君主的????????????????旨意辦事的嗎?聖旨不是白菜,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。與其你們在這裡嚷嚷,不如加入水師征戰一番再說。”

文臣誰願意出海,幾個侍郎嚷嚷,尚書都不說話。

鐵鉉很明白,現在說啥也沒用了,大琉球島已經沒主人了,既然沒有,那就只能找一個新的主人去管理,大明不才,很想管管。

有人推薦攀安知暫領大琉球,李堅直截了當:“忘記告訴諸位了,攀安知被尚巴志俘虜之後關在地牢裡,等我們趕到的時候,他已經上吊自殺了,估計是承受不住失敗……”

徐輝祖聽得直吸冷氣,這他孃的,徵西大軍打來打去,死了那麼多人,還留下一個哈里呢,到了了大琉球,直接就是往死絕了裡殺啊。

你說是他是自殺,我咋聽著像是他殺,還有達勃期、他魯每,好好的怎麼就沉船了,偏偏還就沉了他們那一艘船,死了就那麼幾個人?

龐煥也不解釋,船漏了就是漏了,人死了就死了,這是意外,不信你們去問問小明王韓某某。

楊士奇有些憂愁,對朱允炆說:“皇上,琉球三國陡然覆滅,現又由水師接管,眼下各地藩屬國使臣正在入京的途中,若他們聽聞訊息帶回國內,恐會多出不少事端。此事還應給各藩屬國解釋一二,說明情況,以正視聽。”

朱允炆點了點頭,認可了楊士奇的話:“此事酌禮部對外解釋與宣傳,告知天下,琉球中山國收留陳祖義海賊團,朕派水師討伐。又因三國內戰,自相殘殺,王室斷絕,水師考其百姓無序、恐其成盜賊,故水師暫主其序,以待新的國王選出。”

楊士奇看著真誠的朱允炆,感覺自己這點水平還是不夠啊。好話都讓朱允炆說了,好處都讓大明佔了,事情就這麼解決……

李堅、陳揮等人清楚,什麼害怕大琉球百姓成為海賊,什麼選出新國王,都是假的,大明不讓選出來,誰能站出來當國王。

地盤是大明的,這就夠了。

朱允炆隨後命令留守大琉球的徐安擴建那霸港,並準備開春時期進取小琉球島。

李堅、陳揮沒多少時間休整了,留京師兩日之後,便匆匆出航,前往福建準備征討小琉球島之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