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忠心耿耿的馬燁死了,一心為朝廷在貴州改土歸流的馬燁死了,終洪武一朝,朱元璋都沒有在貴州實現改土歸流。

現在,輪到朱允炆了。

朱允炆沒有見到過奢香這位夫人,她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時候就病逝了。對於此人的開明與識時務,朱允炆是表示欽佩與尊重的,她是一個偉大的彝族首領。而那一位智多的劉淑貞,也在建文二年的時候走了。

奢香、劉淑貞的離開,對穩定的貴州構成了影響。水西、水東一帶尚好,受兩位夫人薰陶與朝廷勢力深入,大體穩定,但其他地方土司失去了威懾,開始蠢蠢欲動。

貴州谷勞、王石等地,開始抗拒朝廷,並以宋阿襖為首領,形成一股勢力。不僅如此,貴州思南、思州兩個宣慰司的關係也逐漸趨向於惡化,思南土司田大雅及其子田宗鼎,與思州宣慰使田琛矛盾重重,為了爭奪沙坑地,在建文三年、五年、六年,發動了三次兵戈。

朱允炆對於這些變故都看在眼裡,因為是當地土司與土司之間的鬥爭,朝廷只適合居中調和,或者說,只適合坐山觀虎鬥,直接參與其中並不智。

但問題是,朱允炆現在沒辦法繼續看他們鬥來鬥去了,因為這些土司不僅內鬥,還不聽從朝廷的話,該繳納的賦稅不繳了,該給朝廷的歲貢也沒有了。

拖欠農民工工資,農民工只能仰天問蒼天。

拖欠朝廷的賦稅,朱允炆只能拔刀問問他們,到底是繳賦稅,還是交人頭。

老朱沒解決的問題,咱要給解決了。

但在這之前,必須找出是誰洩露了朝廷機密,是誰在攪亂西南!

朱允炆對此人恨得牙癢癢,就宋阿襖、田大雅、田琛這些不聽話的人,在貴州的顧成完全有能力收拾掉他們,再不濟,可以調廣西的張輔進入貴州。

可現在,滿城風雨之下,西南局勢如同乾柴,只要朝廷一點火星,很可能會燃燒起一大片火,直燃燒西南數個省!

這個結果,朱允炆很難承受。

想打打不了,有力氣用不出來,被局勢硬生生逼退,朱允炆心頭堵得慌。

朱允炆咬牙切齒,對劉長閣下令:「安全域性必須早點勘破

此案,無論如何,無論用什麼辦法,都必須在三日內找出蓄意擾亂西南,惡意傳播流言的元兇!」

「三日!」

劉長閣心頭一驚。

朱允炆對安全域性辦事很少設定時限,可一旦設定了,就必須辦到。劉長閣很清楚,如果三日內還找不到洩密之人,那就必須拉出來一個人,借他的腦袋用一用!

京師流出全面改土歸流的訊息,一旦這種訊息傳入西南諸省土司耳中,那問題就嚴重了。

止住流言傳播最好的辦法就是闢謠!

與後世闢謠發個公告不同,大明闢謠,得用人頭。

劉長閣領命而去,匆匆趕赴中軍都督府,見霍鄰已經來了,只不過坐在椅子上在那裡喝茶,不由得陰沉著臉說:「皇上下了旨意,我們只有三日時間。」

湯不平有些不安,眼下調查陷入困境,三日未必有突破。

霍鄰放下茶碗,對劉長閣說:「你們應該知道,這段時間我時常去國子監旁聽吧?」

劉長閣、湯不平不解地看著霍鄰。

霍鄰起身,從桌案上拿起一份文書,在手中搖晃了下:「國子監的助教教學,有一種方法,叫做情境再現。我認為,要想找出是誰洩密,找出哪個環節出了問題,最好的方法,就是重現文書自進入中軍都督府之後的每一個情境,看看文書經過了誰的手,走過哪些地方。」

「這算什麼?」

湯不平不理解,安全域性都盤問清楚了,每個細節都問過了,並沒有找到問題,你情境再現,就能發現問題?

霍鄰解釋道:「盤問的回答,與情境再現是不一樣的。既然你們沒辦法,那就用我的辦法試試,是誰領的這一份文書,從頭演示吧,我要每一個細節!」

劉長閣深深看著霍鄰,微微點頭,對湯不平說:「封鎖中軍都督府,讓所有人員各自歸位,從文書送入開始重現吧,告訴梅府事等人,全力配合,不得遺漏任何小事。」

一切似乎回到了四月一日。

文書送入,接應文書的官員開始勘驗,核對印信、火漆,確定無誤之後,將其轉呈至梅殷,放入梅殷書案之上。

梅殷處理文書,看到了李約提議全面改土歸流,然後將這一份文書單獨放在一側。

水師總兵李堅來了,與梅殷商議水師調動與運糧,蒸汽機用於戰船的問題,並翻看了李約的文書,認為李約的想法太過大膽,不宜推行。

梅殷據理力爭,認為大軍平定西域,乘勝之勢,朝廷完全有力在西南逐步、逐年改土歸流。

兩人爭執,高巍來了。

當日的一個個情境再現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