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,京師。

朱允炆坐在黃夫人茶樓裡,黃鶯坐在一旁,安靜地練著字。

黃二月續了茶,低聲稟告:「中華書局的生意有些不太好做了,民間書坊的數量很多,擠佔了書局的利潤空間。」

朱允炆微微點頭,品了口茶:「中華書局不能只重生意,而需要重教化,重教育。眼下朝廷正在推動掃盲運動,中華書局應該承擔起來。」

黃二月有些皺眉,沉思稍許,連連點頭:「我知道該怎麼做了。」

朱允炆笑了,黃二月是個聰慧的人,他可以做成許多事。

花娘走了過來,端來幾道菜:「這是剛學來的手藝,嚐嚐可還合胃口?」

朱允炆見一條鮮美的鱸魚,一盤雞蛋韭菜、一碟滷好的豬頭肉,還有一碗小蔥豆腐,不由笑道:「這哪裡是讓我常手藝,擺明了是留我吃飯啊。」

黃鶯拉著朱允炆的衣袖:「大哥哥,孃親可是準備了好久,就留下來吃頓飯吧。」

朱允炆抬手輕輕拍了拍黃鶯的頭髮:「好,那就留下來吧。花娘啊,打點飯來,坐下來一起吃吧。」

「我去打飯。」

黃二月拉著花娘坐下,轉身就去打飯。

花娘解下圍裙,手在圍裙上擦了擦,感激地對朱允炆說:「黃家有現在,全都是皇上的恩賜。今日就藉著一碗茶,表達我們的謝意。」

朱允炆抬手壓下花娘的胳膊:「你們的好日子,只是來自於你們的勤奮。黃九二做匠人辛苦,你做營生也是辛苦,黃二月管理書局不容易,黃二斤正在努力進修,聽聞他成績不錯,明年很可能會考入國子監。仔細想想,好日子都是你們自己奮鬥出來的,與我可沒多少關係。」

花娘看著謙虛的朱允炆,目光中滿是感激。他的一次到訪,改變了黃家,讓原本清貧的家逐漸變得好了起來。

他並沒有直接給黃家財富,卻給了黃家改變的機會,抓著這些機會,努力過活幾年,這日子終於變得紅火起來。

人只要不懶惰,勤勉做事,用心做事,日子總不會過得太差。

朱允炆看向花娘,笑著說:「陳木、崔娘你們也見過了,聽說二月和陳餘定下了婚事?」

花娘笑呵呵地點頭:「陳餘是個好姑娘,陳家的人都很好,這門婚事是我們佔了便宜。」

朱允炆對坐下的黃二月威脅道:「雖說你是為我辦事,但陳餘可是皇后的人,日後若是你欺負了她,告到皇后那,我可護不了你。」

黃二月打了個哆嗦,連忙保證:「我絕不會負她。」

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,夾了口菜,讚道:「手藝不錯,只不過花娘,你為何不多招攬一些人手,總自己一個人忙碌也不是辦法。」

花娘嘆息:「這請一個人做工,豈不是要給開工錢。小店利微,哪裡還請得動人。」

朱允炆放下筷子,對花娘說:「我雖沒有仔細盤算過,但想來你這店中純利每個月應不下二十兩錢鈔吧,拿出三兩招攬一人打打下手,也是好的吧。」

花娘搖頭:「花那個錢,還不如自己多辛苦辛苦。」

朱允炆笑了笑,並沒有多說什麼。

眼下進入南京做事的百姓越來越多,有許多人根本就找不到好的活計,男人還好,出力氣的活比較多,搬運貨物,打雜,工地,總有用人的地方。

可婦人入城,又能找什麼活計?

有點本事或本錢,做點小本生意還可以,可如果什麼都沒有,那該怎麼在京師活下去?

京城裡的紡織作坊吸納不了太多的人,許多婦人根本就無事可做,只能待在家中。陳餘發現了這一點,提議朱允炆可以開一些婦人營生的

生意,讓這些人也能為家裡帶來點收入,改善生活。

朱允炆行走在京師,想要解決這個問題,走來走去才發現,京師不是容納不了這些人,也不是沒有她們做工的地方,只不過很多人都如花娘一樣,寧願省錢自己辛苦也不願意招工。

京師的市場不小,但招工的數量卻十分有限,對一些拖家帶口人家並不好友。這些拖家帶口的人多數來自山區,山區裡耕地少,活計少,想要改善生活很難,不少人家遷移到京師,尋求新的生活。

朱允炆樂見這種「城市化」程序,可如果不能安置好這些百姓,那他們就一直無法成為京師的消費力量,反而會拖累京師的發展。

這裡不是後世,卻依舊存在著不容樂觀的就業問題。

朱允炆並沒有勸說花娘招攬人手,單一個體經營戶的加入並不能解決大局,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婦人做工的問題,擴大京師就業,還是需要另尋其他辦法。

飯還沒吃完,劉長閣便走過來,低聲奏報:「南面有密報。」

朱允炆看向花娘與黃二月,感嘆道:「看來這頓飯是吃不完了,你們好好做事吧。」

花娘起身,想挽留卻也知挽留不住,只好送朱允炆出門,回頭看了看只吃了幾口的飯,不由心酸:「還有人說皇上不作為的,可他們哪裡知道,皇上忙碌的連頓飯都吃不安穩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