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三十四章 瓦剌臣服(二更)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馬哈木凝重地點了點頭。
談起火器,俘虜都面露恐懼之色,可見火器給了他們極大的心理陰影。或許,大明的火器已經不是自己所認識的火器了。
妣吉放下小刀,繼續說:「這第三點,則是大明的戰損十分低,打敗帖木兒之後,他們的折損可能只是微不足道。」
把禿孛羅皺眉,問:「為何如此篤定?」
馬哈木沉吟了下,開口:「是因為大明在戰勝帖木兒的大軍之後,並沒有在昌都剌休整多久,便開始了南征北戰。若明軍損失慘重,必無法短時間西進,更不要說向北、向南作戰!」
妣吉深深看了一眼馬哈木,他能取代哈什哈成為新的瓦剌王不是沒有道理。
馬哈木問妣吉:「三點說清楚了,說出你的看法吧。」
妣吉猶豫了下,嘆息道:「我知道,作為各部首領你們都是驕傲的,不願意屈人之下,我只是想說一句,無論是部落首領,還是小小一戶,草原上的規矩就只有一條:讓族群生存並繁衍下去。」
馬哈木看著妣吉起身行禮離開,薩穆爾公主也跟著退了出去。
大帳中,只剩下了馬哈木、太平、把禿孛羅三人。
一陣壓抑的沉默之後,馬哈木嘆道:「妣吉說的沒錯,族群生存、繁衍,才是草原的規矩。我們必須對族群,對部落負責。大明有能力在草原上消滅帖木兒的所有主力,一定也有能力消滅我們。眼下也已是十一月了,是時候派遣使臣給建文皇帝賀元旦了。」
太平緊握著雙手,很是不甘心。
之前臣服大明,索取封號,只是徒有其表,只不過是蟄伏,爭取時間罷了。
可現在朱棣在昌都剌消滅了帖木兒的所有主力,連帖木兒引以為傲的撒馬爾罕重騎兵都被消滅了,現在大明的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,誰都不好說,但可以肯定一點,以瓦剌目前的力量,根本就不是帖木兒的對手。
帖木兒傾國之力十幾萬騎兵,而瓦剌所有部落加起來,能組織出五萬精銳騎兵都算是極限了!用這點力量,如何擋住剛剛打敗帖木兒主力的大明軍隊?
如果不是哈爾烏蘇湖南面是高大巍峨、難以翻越的阿爾泰山,太平都想帶族群北遷了。
沒辦法了,短時間招惹不得大明,先把姿態放低吧。
太平提議道:「這一次出使大明,需要選擇重要人物去,而且要有重禮。」
把禿孛羅凝重地點了點頭:「這一次,就讓我親自帶隊前往大明,見一見大明皇帝吧。我們必須摸清楚朱允炆對瓦剌的態度。」
「會不會太危險?」
馬哈木皺眉。
把禿孛羅搖頭:
「帶使團進入大明是安全的,這一點可以放心。若此時我們不把態度擺出來,大明再次北伐,那我們恐怕真的沒有活路了。」
馬哈木沉思良久,答應下來,然後說:「命族群的人對韃靼傳遞訊息,就說帖木兒家族內訌,大明慘勝帖木兒,將訊息傳得越遠越好,一定要讓鬼力赤、阿魯臺知曉。」
太平看著陰險的馬哈木,笑了笑:「你這是想把鬼力赤、阿魯臺往死了送啊。」
馬哈木冷笑一聲:「我們一方面臣服大明,另一方面也應該製造機會,實現蒙古草原大一統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有力量保證部落的安全。」
把禿孛羅有些擔憂,以大明的利益來看,朱允炆恐怕不會允許一個統一的蒙古出現,真要出現了,反而對大明的威脅太大,一旦讓大明不安心,很可能會引發戰爭。
不過,這些事還長久,慢慢謀劃吧。
借鬼力赤與阿魯臺等人的手,去驗證下大明的真正實力,對瓦剌來說是一件好事。韃靼贏了大明,說明大明戰勝帖木兒必然是存在僥倖因素,若是韃靼慘敗,瓦剌也可以趁勢吃掉韃靼,將勢力範圍延伸至蒙古高原的中東部。
為了避免朱棣誤判,偷襲瓦剌,馬哈木給朱棣寫了一封情深誼長的信,先是祝賀明軍大勝,然後表示友好,最後說清楚,安樂王禿孛羅親自帶使團,去大明找你們皇帝去了,你可別亂來,我們可是大明冊封的王爺,不是敵對勢力。
朱棣沒空搭理瓦剌,西域太大了,加上冬日嚴寒,軍士出征遭遇了不少困難,如何駐防軍隊,何處駐防,駐防多少,要不要修築防禦工事,這都是需要朱棣考慮的事。
經過慎重考慮,朱棣決定給阿拉山口修一座城關,中間取城,兩側延伸十餘里,修為長城,徹底卡住這一條東西通道,也好為駐防軍士提供一個長期居所,不至於整日吹黑風而無法休息。
孛羅城距離阿拉山口不遠,西北是阿拉山口,南面就是天山與天山之眼伊塞克湖,地理位置極是重要,朱棣與劉儁、楊榮等人商議,決定在孛羅城修築軍營,作為軍隊主力的駐紮之地。
隨著西域版圖越來越清晰,朱棣開始謀劃衛所設定方案,委魯母作為都司所在地,阿拉山口設定所,孛羅城設兩個衛,亦力把裡城、阿拉木圖、塔拉茲等設衛。
有一個棘手的地方,讓朱棣很是難以抉擇:
塔什干。
目前,塔什干處在大明的控制之下,但包括楊榮、劉儁在內,眾人皆主張不在塔什干設衛所,駐留軍士。換言之,他們想要捨棄塔什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