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榮看著眾人,嚴肅地說:「既然未來大明治理西域的中心很可能是委魯母,我們不妨將軍士們安葬在那裡,效仿京師的英烈碑,於委魯母建造一個大型的英烈廣場、英烈碑,讓後世所有來到這裡的人,瞻仰與緬懷陣亡軍士。」

朱棣拍案:「好,就如此辦!」

劉儁、徐輝祖深深看向楊榮,朱允炆如此器重這個年輕人不是沒有道理的,他心思縝密,謀略過人,更兼有軍事素養,還敢於衝鋒陷陣。

建造英烈廣場、英烈碑,是一個極好的想法,即可以安撫軍士,也可以彰顯大明對陣亡軍士的敬重,何況委魯母以後必然會成為西域第一大城,匯聚大量人口,瞻仰、緬懷、憑弔的人不會少。

「調一批匠人,去辦這件事吧,務必辦好。」

朱棣叮囑。

眾人領命而去。

翌日,戰果統計出來,與帖木兒一戰,殺敵六萬九千餘首,俘虜七萬五千餘人,還有一堆實在是湊不出人形的,拿著耳朵將官也不認賬,無法統計,加上一些人逃到了天山裡面,太過分散,也懶得去追。

如此大兵團、十萬級戰場的大勝,在大明也只有洪武朝的徐達、藍玉做到過!現在則需要加一個名字:

朱棣!

無論取勝的原因是什麼,朱棣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秀統帥,正是他在日夜謀略佈局,先吃哈里,再投入戰力,吸引帖木兒上當,投入主力作戰,最後憑藉駝城絕地反擊,一舉擊潰帖木兒大軍!

整個戰場,朱棣的指揮、安排、部署,都是可圈可點,他用將用兵極是精準,知道危險時候該什麼兵力投入戰鬥,知道什麼時候應該進攻,什麼時候應該防守,知道最佳的進攻時機,他擁有常人沒有的戰略耐心,在即將衝殺帖木兒,取得輝煌的時刻,依舊止住了大軍,而後調動神機炮,徹底摧毀了帖木兒最後的力量!

朱棣,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最

優秀的戰場指揮官!

因為這是一場空前的大勝利,徹底決定了西域的戰局,已再無力量左右大明收回西域,朱棣決定派神機營的王忠良、趙宇、李成才,五軍營的齊川、趙鐵、梁傑,三千營的鄭軍、周潛,督官楊烽火,書吏霍鄰、宣青書,隨安全域性薛夏等人一起,組成規模為三百人的報捷隊伍,拿著朱棣、徐輝祖、宋晟、楊榮等人的文書,晝夜兼程返回京師。

隨著薛夏、霍鄰、王忠良等人冒著寒風離開昌都剌,朱棣也開始安排兵力,去收回天山以北的所有城鎮,方式簡單粗暴,先派遣勸降,不投降就攻城。

孛羅城外。

袁嶽勒住戰馬,拿起望遠鏡看了看孛羅城的城頭,只見日月旗正在飄蕩,不由愣住了。

劉啟夏大笑道:「看來有人搶了我們的功勞啊。」

孛羅城中奔出一支軍隊,揮舞的是日月旗,為首之人正是駐守阿拉山口的參將毛整。

毛整老遠止住戰馬,安排軍士原地等待,只帶了蔡熊英上前,衝著端起手弩的袁嶽喊道:「好小子,才多久時間竟不認識我們了?」

袁嶽示意軍士放下手弩,笑道:「誰知你們是不是被人抓了,淪為馬前卒,小心駛得萬年船。」

毛整白了一眼袁嶽:「誰能抓我們兄弟?你們來的正是時候,抓緊時間去亦力把裡城吧,再晚下去,哈里與***就要跑了。」

袁嶽指了指孛羅城。

毛整呵呵搓了搓手:「昨日時分,有逃兵想要走阿拉山口,被我們給抓了,這才聽說帖木兒被打得大敗,只帶了幾百人跑了,怎麼樣,抓到沒有?」

「帖木兒已經被薛夏斬殺了。」

劉啟夏肅然道。

毛整呸了一口唾沫:「便宜了這群安全域性的人啊!」

「說孛羅城!」

袁嶽對毛整很是鬱悶。

毛整解釋一番,事情很簡單,收到帖木兒打敗的訊息之後,毛整覺得孛羅城必然人心惶惶,加上阿拉山口實在是太冷了,便決定帶兩千人換個住宿地,都沒怎麼衝鋒,孛羅城的守軍見到大明的旗幟頓時就逃散一空,連抵抗都沒抵抗……

輕而易舉奪下孛羅城,這還沒清點好物資收穫,袁嶽就帶大軍到了。

「整頓軍隊,進軍亦力把裡城!」

袁嶽不在於哈里、***會不會跑掉,很在意亦力把裡城裡的輜重,如果哈里放一把火,那駐守這裡的大軍就必須依靠關內的後勤,近四千里路,後勤不起啊……

PS:

特別感謝下莫兔子精的蘿蔔,天山外建紀念碑的點子是他貢獻的,謝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