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重甲騎兵跌至明軍柵欄之後,揮舞長劍格殺兩名軍士,剛回頭砍掉柵欄地樁繩索就捱了重擊,整個人趴在了柵欄上,看著自己的戰馬插在柵欄之上,一臉的血水,不由地心疼,剛轉過身,一個大刀就砍在了脖子上,咔嚓一聲,脖骨折斷,腦袋耷拉著躺在柵欄上,一滴滴馬血滴落在腦袋的眉心……

一匹匹重甲騎兵如同發瘋了一般,不顧生死,不顧損傷地撞在柵欄、小車之上,如此瘋狂的一幕,讓徐輝祖、徐凱等人面色發白,大明軍士也被深深震撼。

這些撒馬爾罕重騎兵如同死士,沒有將死亡放在眼中,似乎死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超然的使命,一種光榮的解脫!

「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嗎?」

郭三省凝重地說。

作為河西大儒,他本應該待在後軍,與伊瑪目等人研究如何歸化回回人,讓他們接受大明的統治,可郭三省認為,帖木兒軍士多是伊斯蘭教教徒,他們有著不可忽視的信仰力量,若不親眼見識見識,想要解決西域信仰問題只是妄想。

眼看著這些重騎兵拋卻生死的戰鬥,郭三省的內心被觸動了!

大明軍士雖然勇猛,但實事求是地說,很多軍士不具備視死如歸的精神,他們是在軍令、在報國、在軍功等因素的推動下殺敵的,不是為了某一種信仰,也不是為了具體的某一個人。

郭三省與大督官王景彰、陳洽、陳浚三人探討過,大明軍士的思想工作做得很不錯,軍士計程車氣很高,戰鬥意志也很頑強,但大明軍士沒有信仰,他們說不出來信仰誰,如果非要找出幾個字來說,那就只能是「精忠報國」。

但這種信仰的力量,並沒有被深度挖掘出來,以致於許多軍士雖有「精忠報國」的心,卻缺乏一種大無畏、大犧牲的素養。

郭三省並不是貶低大明軍士,而是訴說一種現實,但對於帖木兒的這些軍士,他們將這種信仰發揮到了極致,極致到死也不害怕,死也是一件「幸福」的事。

當然,這種極致的信仰也並不是常態,帖木兒騎兵裡也有貪生怕死的不是,看,剛剛就有幾個騎兵衝到最前面了又硬生生停下來了,在那裡責怪戰馬不給力,明明就是自己勒住了戰馬啊。

但無論怎麼說,信仰給戰士的鼓舞是巨大的,大明是不是也可以借鑑這種力量?

郭三省沉

思,可大明人應該信仰什麼?

佛祖?

阿彌陀佛,僧兵,上陣之前先別打,敲幾個木魚,念一遍佛經,再貼幾個「佛」字保佑自己?不行,朱允炆會砍死這些人的。

太上老君?

道友,貧道這裡有長生之術,只需要你是拼死作戰,太上老君丹爐裡的仙丹就有你一份,保準你死後進入天庭,和嫦娥見個面?不行,朱允炆不會同意的。

***安拉?

西方的玩意,想都別想……

孔子?

孟子?

總不能把朱元璋拉出來供成神吧?

信仰個什麼才能讓大明軍士生龍活虎,不畏生死,拼殺作戰?

這個答案不好找,看來需要回去再和伊瑪目學習學習,看看他們的思想有沒有可以借鑑的。

徐輝祖、徐凱等人面色嚴峻,艾布納絕命的重甲騎兵衝鋒,用戰馬的屍體、軍士的屍體鋪出了一條路!後續的重甲騎兵竟直接踩著一具具戰馬的屍體、軍士的屍體越過了柵欄!

諸葛塘的大車陣再一次失敗!

而重甲騎兵殺入陣營,便很快肆虐開來,連殺二十餘人,開闢出了一條通道,得以讓更多的重甲騎兵進入。大明的長槍兵、重刀手、盾牌手開始與敵人近戰,殊死搏鬥!

艾布納看到了這一幕,驚喜不已,連忙派人告知沙哈魯,沙哈魯早就看到了這一幕,一邊安排軍士通報帖木兒索要增援,一面催促軍士衝鋒拋射!

因為殺入大明軍陣的是撒馬爾罕重騎兵,後面輕騎兵的拋射對其影響不大,更多殺傷的是大明軍士!眼看著局勢有些危險,前線就要崩潰,徐輝祖哀嘆一聲,對徐凱下達了命令:「讓虎蹲炮覆蓋車陣之前五十步區域,弓弩手與火銃手壓制對方的輕騎兵!」

徐凱無奈,原本想要將虎蹲炮保留在更重要的時刻,可現在被撒馬爾罕重騎兵一頓折騰,前線已是出現了漏洞,再這樣打下去,頂在最前面的軍士怕就要拼完了。

虎蹲炮已是準備就緒,隨著一聲聲震徹天地的巨響,五百火藥彈騰空而起。

諸葛塘在前線指揮,想要穩住車陣,可隨著一處處缺口被開啟,軍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,為了儲存實力,諸葛塘下令大車中的軍士撤出,指揮前線軍士集中兵力,圍剿突入的重甲騎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