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允炆需要軍事鬥爭,因為大明北面、西面、南面、東面,東北,西南,西北,東南,沒錯,四面八方都有敵人。

朱允炆有財政可以支援,不論是皇室產業,還是農稅、商稅革新,包括遏制土地兼併,大興農業,都讓朝廷的財政遠超洪武年間。財政的支援,給特種兵的出現提供了條件。

文官集團是擔憂的,但朱允炆不擔憂,相反還是很期待,希望特種兵能作為大明的標誌,成為威懾四方的利器。比如三百偵察兵下交趾,幹掉了近三千流寇,直接威懾南洋諸國,再無人敢小覷大明天威,如今使臣入京師,都是彬彬有禮,絲毫沒有半點傲慢。

重甲陌刀軍,全身覆蓋六十斤的重甲,堪稱刀槍不入,手中陌刀長丈,雙邊開刃,刀厚且鋒銳。

對於朱棣與大明來說,西域之戰就是一個巨大的檢驗場,多年軍制革新與訓練,多兵種成長與發展,總需要經過戰場檢驗才可以說是失敗的還是成功的。

神機炮在測試毀傷,火銃在測試鉛子殺傷與刺刀效果,弩箭陣在測試洞穿效能,三千營在測試騎兵體能與技巧……

現在,輪到重甲陌刀軍了。

段雲、王萬、趙華皆是京軍中身材魁梧,強壯有力的將官,早年間曾隨大軍出征過東北,平定泰寧衛叛亂。在打造重甲陌刀軍時更表現出極強的戰力,一躍成為陌刀軍指揮史。

騎兵在衝鋒,重甲陌刀軍離開軍陣,只走出了五十步就停了下來。

段雲透過面甲狹長的縫隙,看到了遠處飛奔而來的騎兵,嘴角微微抖動,目光中透著寒冷的殺氣。日復一日的錘鍊,終有了一身保家衛國的本領,現在是時候了!

州北驅使著戰馬疾馳,目光盯著前面的明軍,他們如同一座座鐵塔,矗立在遠處,形成了黑色長堤!

長刀兵嗎?

州北凝眸,心頭有些警惕,放緩了速度,指揮著騎兵衝鋒。

騎兵很快便越過了一百五十步,騎兵剛剛拿起長弓,卻不料整個人猛地向前傾,戰馬直接摔在了地上!騎兵被摔得眼冒金星,揉了揉眼,看著天空中飛來的黑芒。

這不是流星,而是箭!

騎兵剛想站起來,就聽到了一聲聲沉悶地聲響,不少戰馬皆是馬失前蹄。定睛一看,地面上都是他孃的三尺深的窟窿!

陷馬坑?!

大明也太陰險了吧,竟然在騎兵衝鋒的道路上挖瞭如此多的陷馬坑!

在戰馬高速奔跑的過程中,一旦某個蹄子陷入坑裡面,那還有得混嗎?馬腿直接折斷啊!一旦馬腿斷了,騎兵還怎麼個騎?

失去了速度與衝擊力,還算是騎兵嗎?

箭雨此時覆蓋了過來,射殺著哀鳴的戰馬與墜馬的騎兵。

州北等人很是不安,仔細看著地面,卻從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任何異常,有騎兵下了馬,走在,一腳就踩空了進去,仔細一看,原本地面上竟然鋪了一層泥土,與周圍基本無差,不走過去都難以發現!

“下馬,清掃!”

州北下令一批軍士,臨時下馬清掃道路,這才發現大明是何等的喪心病狂,不到五十步,竟然密密麻麻挖了成百上千個陷馬坑!

而就在州北的軍士清出陷馬坑的同時,大明的箭雨也沒有停止,不斷有騎兵被射殺。州北等將領命令軍士還擊,就在州北心有不安的時候,目光掃想前方,瞳孔驟然一縮!

那一道黑色的堤壩,似乎動了。

“衝鋒!”

州北沒有再耽誤戰機,在付出了三百餘人代價之後,騎兵開始了新一輪的衝鋒。

在敵後觀陣的何福微微搖頭,對朱棣說:“有些可惜了,若是動用地雷彈與火藥,這些騎兵早就死了,現在他們也只折損瞭如此一點人。”

朱棣何嘗不想直接埋地雷,可問題是,對面來的人是哈里,一個帖木兒的先鋒軍而已,而且還是半殘的先鋒軍,就要逼出大明所有的底牌,那等帖木兒的騎兵來了之後,又該如何出其不意地戰而勝之?

“等著吧,會有用到的時候。”

朱棣並沒有在意,而是對何福說:“重甲陌刀軍打的是力氣戰,不可能支援太久,準備五軍營接應吧,這一次,讓諸葛塘出手,試試他們能不能擋住騎兵。”

何福點頭,安排諸葛塘準備帶兵出戰。

諸葛塘笑呵呵地答應下來,然後去組織自己的部下。

緩緩地,一座座高有一丈半,寬有八尺的“攻城車”被推了出來,三排輪子在地面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車轍,攻城車前面有一個個鉚介面,一根根配套的“刺刀”被安裝在前面與左右兩側,與刺刀不同的是,這些武器更長一些。

合計三十座攻城車,如同刺蝟一樣向前移動著。攻城車內部分為兩層,各有兩名軍士,他們的武器至弩箭,只有一條手臂寬的射擊視窗。

這種攻城車外面罩著鐵皮,鐵皮外面又蒙了一層牛皮,防水防火,安全是按照真正的攻城車製造的。諸葛塘尤善弓箭,為人有些殘暴,喜歡獵殺,正是這種“心理變態”,才琢磨出了弓弩陣、攻城車、刺刀陣的作戰模式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