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到底有多少人,也好為人口分配,人口遷移,稅賦,田地開墾等做準備。

大明國土廣袤,人口卻不足,這讓朱允炆很是頭疼,大明又不需要你們「付三貸」,也沒有就業壓力,不存在亂七八糟的雙標、三標、國標、地方標的東西,你們倒是生孩子啊。

朱五四一個吃不起飯的傢伙都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,雖說當年年景不好,天災人禍都趕一起去了,實在是沒辦法都養活,可現在年景過得去了,是不是多造點娃出來?

生啊……

朱允炆憂愁,後世計劃生育,那是國情,現在鼓勵生育,也是國情。

解縉、鬱新等人總算是明白過來了,可面對這種問題也有些為難啊,這種黑燈瞎火的事,不適合說啊,況且,大明百姓生娃的積極性也不差,至於人口為啥一直沒增加起來,這個,我們也不知道啊。

黑戶,一定是黑戶!

朱允炆咬著牙,看來照身帖還挖不出來黑戶啊,好,那就嚴厲處理吧:「讓各地嚴查黑戶,就盯著里長、耆老,由他們出面找黑戶,找出一個黑戶,朝廷給他們嘉獎。沒有配合朝廷尋找黑戶,被朝廷調查坐實存在黑戶的,加大里長、耆老所在家族賦稅。」

「皇上,這是不是有些不妥。」夏元吉皺眉,連忙說:「若有地方以此勒索里長、耆老,反而會造成諸多麻煩……」

朱允炆嚴肅地說:「勒索,那就在文書中告訴當地里長、耆老安全域性分部所在,御史所在,有勒索,直接去找他們。」

夏元吉見朱允炆下定了決心,便只好答應。

朱允炆指示道:「人口,是地方官吏考核重中之重,地方上人口增長率不能低於百分之三,低於這個指標,視為地方府縣治理存在問題。每兩年一次統算,不合格,主官免職。」

解縉、鬱新深吸了一口氣,朱允炆這是動真格的啊。

百分之三,高嗎?

不高!

甚至可以說是低的,最少也應該保持百分之四的增長幅度,才是一個和平時代王朝應有的發展速度。

便在此時,安全域性劉長閣求見。

朱允炆讓其入殿,劉長閣腳步匆匆,快速說道:「皇上,匠學院來訊息了。」

「當真?」

朱允炆驚喜地問。

劉長閣拿出文書,遞了上去:「四人都已簽了驗收文書,只等皇上親至。」

朱允炆看了看解縉等人:「你們先去處理政務,朕要去國子監。」

解縉、鬱新與夏元吉面面相覷,很少見朱允炆有如此激動的時候。

夏元吉皺著眉頭:「匠學院?皇上為何會對那裡感興趣?」

鬱新沉默,他也不知道。

解縉也不清楚,卻很輕鬆地說:「皇上不讓我們打聽,可以確定這是一件大事,要不然皇上也不會調諸多匠人進入匠學院,還如此保密了。」

國子監。

朱允炆剛到匠學院的門口,就被人給堵住了,仔細一看,都是熟人,醫學院院長王賓、兵學院院長古樸,數學院院長馬哈麻,商學院、兵學院、儒學院……自然也有匠學院院長公輸巧。

「好了,禮就免了,既然都在,那就進去吧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