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英殿。

朱允炆站直了身體,從袖子中拿出了一份文書,威嚴地說:“此番遠航使命是如何重大,想必你們很是清楚,為了你們能功成歸來,朕已下旨,調動大明全部大寶船一十二艘,中寶船四十六艘,另調七十二艘大福船,組成遠航大艦隊!”

鄭和、朱能、匡愚等人震驚不已,朱允炆竟然動用了大明多年營造的全部寶船!

“皇上,萬萬不可……”

鄭和清楚遠航絕非一日之功,加上要去極陌生與危險的海域,即便是順風順水,想要回來也少不得三年。而這三年之中,大明水師將會因寶船抽調一空而陷入衰弱,一旦南洋出了變故,東海發生賊寇入侵,大明水師只能使用大福船去迎敵!

朱允炆擺了擺手,肅然道:“你們捨生忘死,為大明王朝破浪遠航,去找尋可以改變國運的寶藏,朕又怎能不傾力支援!多一艘寶船,多一分希望!朕意已決,退下!”

鄭和感動不已,其他人也紅了眼,這就是自己的君主,他為了讓大家能活著回來,賭上了大明水師多年積累的全部家底啊!

士為知己者死,有此君主,夫復何求?!

“官校、軍士、醫官、通事等,合計三萬六千人,一應物資、人員應在八月中旬齊備,之後盤點物資,全面檢查船隻,至九月初做好出航準備。朕現在喊一遍你們的名字,出列至左側,鄭和……”

“臣在!”

“張玉!”

“臣在!”

“朱能!”

“臣在!”

“……”

朱允炆低沉著聲音,一個名字一個名字地喊了下去,然後看著每一個出列的人,努力將他們的模樣記在心中。

風暴,暗礁,颶風,迷航,海底火山,大海中的生物……都可能讓他們再無法回來。

再喊一次,再認一遍!

“駱冠英!”

“臣在!”

朱允炆看著精壯的駱冠英,或許感覺到了氣氛太過壓抑,對鄭和與眾人說道:“你們也知道,冠英是朕的小舅子,但也只是水師中一名尋常的船長,不要特殊照顧,不聽話就狠狠抽,不用顧慮朕的臉面……”

駱冠英頓時苦瓜臉,眾人聽聞也哈哈大笑起來,氣氛好了些許。

名字繼續,直至最後,朱允炆唸到“匡愚”的名字,匡愚走出,沉聲:“臣在!”

朱允炆是不想讓匡愚去大海的,他是醫學院的院長,又是太醫院的院使,地位非凡。

“匡愚啊,你這一去,是舍了朕,為了蒼生啊。雖有愚一字,實則是大智慧之人啊,朕就將船隊交給你們這些醫官了,努力把他們都給朕帶回來!”

朱允炆上前,抓住匡愚、鬱震的手,認真地囑託。

匡愚、鬱震連連點頭,眼含熱淚。

“還請皇上保重龍體,莫要太過疲憊,天下繫於一身,不可不將養好。”

匡愚有些微泣。

大明有朱允炆這樣的君主是百姓的福氣,他的勤勉、仁慈與為民,都讓他在民間獲得了極高的威望。只不過,他也太過疲憊了,尤其是遷都事太多,許久沒有好好休息過一次,最近又有些厭食……

鬱震也頻頻囑託:“萬不可過勞。”

朱允炆一一答應,然後看向眾人,沉默了下,說:“記住,這輿圖,這些圖畫,不準洩露半個字,即使是隨行軍士,也需要在天方啟航後告知!去準備吧,出航時朕送你們。”

眾人行禮,武英殿的大門緩緩開啟。

朱允炆收起輿圖與圖紙,珍重地放在了偏殿之內,才返回主殿坐定,雙喜便走了過來,遞上來一份加急文書:“皇上,不久前收到一份西北急報。”

“去,給朕打點涼水來。”

朱允炆有些疲憊,接過文書,展開看去,不由地站了起來,頓時感覺頭有些暈,努力地搖了搖頭,眩暈感才緩緩退去:“傳燕王、魏國公、鐵尚書、楊榮。”

朱棣、徐輝祖、鐵鉉與楊榮很快就入殿。

朱允炆走出,從內侍手中接過浸溼的手帕,擦去臉上的汗與疲憊,說:“你們看看吧,西北局勢有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