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增光與胡元澄並非保守之人,二炮局出現了新的成果,自然是第一時間去了解,但魯瘋子的成果,他們兩個是拒絕的……

這倒不是因為魯瘋子想拿陶增光當肉盾試驗“火銃棍”打擊效果,也不是因為魯瘋子半夜撬門,拿走了胡元澄的鎳、銅,而是因為魯瘋子實在是個瘋子,他的許多改良太瘋狂了。

魯瘋子名為魯非曲,國子監率性堂監生,數學院、匠學院拔尖之人,因為在匠學院對火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透過典籍中的記述,竟製造出了一把竹火銃,還弄來了粗糙的火藥。

楊士奇是聞著刺鼻的硫磺味跑到匠學院的,然後讓人把魯非曲狠狠揍了一頓,原因並不是他私自研究火器,而是他沒選擇空曠的位置,直接在木質房屋中點的火……

魯非曲在國子監很能鬧騰,朱允炆聽聞之後,伸手給楊士奇要人,這才將此人調入二炮局。有了更齊備的工具、更完備的物資、更好的試驗場地、更優秀的匠人隊伍,魯非曲變得更為瘋狂。

他第一次“驚世駭俗”的表現就是改良火銃,他認為一把火銃一個管子實在是威力太小,瞄準難度也太大,於是一口氣加了十個火銃管,綁紮在一起,成了十一口火銃,美其名曰:大吉火銃。

吉,字拆開就是十一口,

不得不說,大吉火銃很是厲害,一.asxs.了之後,十一口火銃噴來噴去,尤為壯觀。只不過,試過一次之後,沒人再理會魯非曲了,因為操作火銃的那一位已經累趴下了,雙手虎口都裂開了。

魯非曲只考慮增加火銃管的數量,卻沒考慮大吉火銃已經超出二百斤了,非大力士根本扛不起來啊,而且發射的時候還有後挫力,打一輪,雙手都被震壞。

陶增光否決了魯非曲進一步研究超大吉火銃的想法,十一口都拿不起來了,還想弄二十一口?

想啥呢。

可魯非曲性格中帶著偏執,非要製造超大吉火銃,待成果出來之後,邀請陶增光、胡元澄、封善等人來看,於是他們看到了一人高的火銃車……

兩塊鐵板鑿了二十一個孔,安裝了二十一管火銃,人躲在後面,只負責點火就行了。

陶增光問為什麼看不到前面,魯非曲指了指一個不起眼的小洞,說從那裡看。陶增光問如何調節角度,魯非曲搖頭:調整啥角度,騎兵那麼大個子,直接打不就行了……

胡元澄很是鬱悶,你弄成這樣子,和神機炮還有啥區別?魯非曲的大吉大利夢就此被集體否決,之後他更是花樣百出,研究火銃管長短對射程的影響,整天就坐在那裡截火銃管,這讓胡元澄、陶增光感覺他就像是一個瘋子。

魯非曲的能力還是得到了證明,透過資料對比,發現火銃管與射程確實存在關係,考慮到火銃這玩意是單兵武器,增加太長不好帶也不好操作,魯非曲就轉而研究神機炮,在二炮局的支援下,創記錄地製造出了一丈長的神機炮。按照二炮局的計算,同樣火藥用量的神機炮射程最大射程不過三里,眼下增加了炮身長度三四尺,也應該不會超出多少,可誰知道一炮下去,射程直接達到了四里,這讓整個二炮局轟動。

增加炮身長度,增加射程,就成了二炮局一個研究思路,可這個思路很快就成了死路,原因還是出在炮身上,延長炮身,增加了射程,但也增加了對炮管的損耗,加上大明一次性鑄造大長度炮管的技術不夠成熟,導致炮管質量不合格,還沒實驗五十次,就炸膛了……

直至最近二炮局解決了這個技術問題,大長管火炮的研究才走上正軌,並製造了一丈、一丈五尺、兩丈三類神機炮,最終確定了一丈與一丈五尺兩個製造方案,最大射程是四里與四里近半。

雖然兩丈神機炮的射程更遠,但如此龐大的東西,製造起來困難,質量難以控制不說,而且很難運輸,射程增幅也不算大,只好取以上兩種。

一丈炮身,專供軍營,隨軍炮種。

一丈五尺炮身,專供城防,守城炮種。

魯非曲為神機炮的改良作出了巨大貢獻,朱允炆親自給了他嘉獎,但魯非曲真正想要改良的是火銃,畢竟神機炮體重較大,不適合長距離機動與奔襲,而火銃可以隨時背在身上,跑步也好,騎馬也好,總比推著的神機炮快得多。

火銃的改裝才讓魯非曲的瘋狂聞名二炮局,先是認為重量太重,要減重,製造了全銅的,實驗效果一流,重量還輕了許多,一個軍士扛兩三把火銃也能輕鬆爬山坡了,可當魯非曲想要批次製造時,捱了一頓胖揍。

全銅啊,知不知道,銅錢都不敢用全銅的,你現在說要製造全銅的火銃?還批次製造?

想啥呢……

大明才多少銅礦!

鬱悶至極的魯非曲揉了揉身上的傷,只好在純鐵火銃中新增木頭,於是出現了槍托,之後在子彈的設計上更是花樣百出,用針當子彈的,恐怕是第一人,只不過針這玩意太飄,射程根本不遠,胡元澄看著魯非曲三步開外的一頭豬渾身扎滿了針,儼然就是刺蝟了,決定遠離這個傢伙……

針作為子彈不行,就改用純鐵飛鏢,結果飛鏢損傷了不少火銃。魯非曲甚至創造性地想要在飛鏢上綁一個火藥包,實現二級飛行,測試三次之後,參與測試的人都嚇跑了,因為飛鏢會亂飛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