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靜的農家小院,安靜的雪,朱允炆躺在床上,內心滿是平和。

一路走來,看過移民百姓在這裡安居樂業,前期多少辛苦與投入也都值得了,想必此時最高興的人應該是茹瑺吧,也不知道他會不會來宛平。

想當初,他任巡撫坐鎮山西,主導了五十萬規模的移民,親手將無數百姓送出故土,如今在北平看到他們安穩度日,生活改善,定會欣慰吧。

北平周圍已經擁有了相當的居民,這是大北平戰略的基石,也是遷都的必要條件。

人口,京杭大運河,水師船隊,諸多條件都已接近成熟,是時候籌劃與準備遷都事宜了。

遷都不是簡單的北巡,帶幾個人上路就可以了。

遷都之前需要在北平營造皇宮,重新打造北平城,而這是一項極為龐大的工程,即便是給足了錢糧與人工,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營造,歷史上朱棣修築紫禁城可是用了十五年時間,自己就算是再推行績效之法,再動員匠人與民工,沒十年也別想完工。

畢竟皇宮不同於尋常住宅,無論是材料,還是規制,都是最高規格,精雕細琢不允許出半點差池,催也解決不了問題。

最樂觀的估計是十年,那時候應該是建文十五年了。

朱允炆不知道十年之後的大明是個怎麼樣的情景,卻可以確定一點,大明想要長久的國運,遷都是必選必行之事。

只不過,這件事引起的風波怕是很大,而且在籌備西北戰事的情況下提出來,未必是一件好事,大興土木的帽子還是小事,各種利益集團的抵抗與不滿才是折騰人與難以處理的。

要知道明初京師選在南京,這裡自然也就成為了江南利益群體的聚集之地,政治關係是經,經濟關係是緯,經緯之間,構出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,兜住了南京與天下,也穩住了大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。

一旦朱允炆主張遷都,那就是在經緯網中抽出緯線,帶著經線去北平,然後換一堆緯線重新織網,如果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,很可能大明這張網兜不住天下,動盪紛至。

遷都,會得罪無數人啊。

朱允炆嘆了一口氣,閉上了眼,想象著歷史中朱棣遷都的魄力與勇氣,他說遷都比自己容易啊,畢竟是造反出身,連自己侄子都敢拉下馬,連十族都敢殺,你們這群官員算什麼……

朱棣有冷厲的鐵腕,朱允炆沒有。

自登基以來,朱允炆雖然不止一次對內揮動“龍爪”,得罪了不少士紳階層,但“龍爪”之下,更多是讓人出血,不怎麼要人命啊。可遷都這一記龍爪手,是真的會要人命……

難辦啊。

朱允炆昏昏沉沉睡去。

鵝毛大雪沸沸揚揚,熱鬧的緊,趁著沒有人打擾,連夜鋪造出一個潔白的世界,一切似乎在雪中實現了平等,都是一個顏色。

接近黎明,天越發冷了起來,朱允炆逐漸被凍醒,側頭看了看一旁不遠處的夏元吉、楊士奇,兩人也被凍得哆嗦,正擠在一起睡。

劉長閣見朱允炆醒來,在火盆中添了兩根木柴,上前問安。

朱允炆裹緊了一點棉被,輕聲說:“把火盆挪一挪,他們兩個的被子有些單薄。”

劉長閣剛想勸說,卻看到朱允炆不容拒絕的目光,只好將火盆移了過去。

“湯不平呢?”

朱允炆問。

劉長閣指了指門外:“在外面守衛。”

“讓他進來休息吧,大雪夜外面嚴寒,這裡又是民居之地,無需如此疲憊。”

朱允炆安排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