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二十二章 船廠三大弊病(第2/2頁)
章節報錯
“其實,在這件事中都水司與幫工指揮廳都沒錯。”
孫銳說了句公道話。
朱允炆有些好奇地看著孫銳,開口:“為何說沒錯?”
孫銳認真地解釋:“幫工指揮廳想要大型漕船,這對於寬闊河道,諸如長江與運河較寬處而言,是合適的,也是穩妥的,至少送糧到淮安不成問題。從這裡看,幫工指揮廳幫工考慮的是當下之利,當下所需。”
“可自淮安向北,運河有些路段並不寬闊,水深也不足,大型漕船很難行運,過閘座都困難,若是貨物過多,還可能會擱淺。加上會通河疏浚正在進行,待京杭大運河再開,糧食必然北上,此時繼續使用大型漕船就不合適了,只能使用大黃船、小黃船。都水司一力主張打造大、小黃船,考慮的是未來漕運之利。”
楊士奇稱讚:“此人倒是有趣,說了個明白,還兩不得罪。”
茹瑺也感嘆:“一是眼下之利,一是未來之利,看似都有些道理啊。”
朱允炆擺了擺手,嚴肅地說:“豈能為眼下之利而犧牲未來之利?清江造船廠就這麼多匠人,即便是現在全力營造大小黃船,也不可能在一年內支撐起向北漕運。”
漕運不興盛,向北就無法打造大型糧草,沒有充沛的糧食供應,後續怎麼徵調民力建造紫禁城?
朱允炆看了看船塢,裡面搭建的正是大型漕船,這種船根本去不了北面,暗暗嘆息,然後問:“除了這兩件事外,可還有其他問題?”
孫銳點了點頭,說:“還有一件大事,事關衛所。”
“衛所?”
朱允炆目光變得凌厲起來,造船廠怎麼和衛所關聯在一起了?
孫銳有些驚訝,感覺對方的氣勢很強,心神不安地說:“清江造船廠設定了四個大廠,而在每個大廠之下,還設定了一定分船廠。不同船廠製造出船隻之後,有些船隻沒隔幾日就不見了。”
“不見了?”
朱允炆皺眉。
很明顯,孫銳說的不見了,不是船沉了,而是被人開走了,聯絡到之前的話可以肯定,是被衛所的人拿走用了。
孫銳繼續說:“衛所將校為了藉助河流之便,會借用船廠的船隻,只不過一旦借出,他們就不會再歸還。一年前的河船有三十二條,出借不知所蹤的就有二十條,今年六十二條船,也有一半被不明身份的人拿走,據但可以肯定,不是衛所便是地方官員。”
朱允炆抬手扶了扶額頭,南京的龍江船廠以前就出過這麼一檔子事,也就是前水師總兵陳瑄貪腐一案,但之後再無此類問題,是因為龍江船廠近乎被內廷直接管理,朱允炆又時常過問,沒人敢在陳瑄風乾的腦袋下面伸手。
可清江造船廠距離南京有些遠,朱允炆就算是問兩句,也跑不過來,自然有人想伸手過來,只要開著船到蘇杭等地裝上糧食運到淮安,這就有得賺,還是穩賺不賠的買賣,也怪不得人家伸手。還有這裡畢竟是兩淮鹽場,商人手裡的新船,很可能就是衛所或官府偷偷租賃出去的。
地方上撈錢的渠道還真的是太多太多,讓人防不勝防。
夏元吉有些同情徐輝祖了,他和朱棣可是去了衛所盤查問題,如果朱允炆回去時徐輝祖沒有發現這個問題,很可能會挨一頓訓斥。
茹瑺安靜地聽完孫銳的話,對朱允炆說:“看來需要好好查查了。”
朱允炆微微點頭,嚴肅地說:“船隻離開船廠,沒有人發話是不可能的,到底是幫工指揮廳放行的,還是都水司放行的,需要調查清楚。誰開走了船,給誰帶來了利,也需要查清楚!給你們兩日時間,能查清楚嗎?”
下書吧
劉長閣看著朱允炆的目光,連連點頭:“沒問題,只不過可能需要抓一些人。”
朱允炆冷笑一聲:“抓吧,不要怕冤枉。”
劉長閣嘴角一動,就喜歡這種旨意。
茹瑺與夏元吉多少有些不安,按理說這種事需要刑部勘察,大理寺或都察院介入,可朱允炆現在十分信任與依賴安全域性,導致安全域性屢屢衝破最初的禁錮。
可考慮到朱允炆停留時間有限,讓安全域性從速辦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若真的讓三法司來辦,估計要拖到建文五年去……